• 7

福衛五號拍照失能之一問

PTT跟這邊的討論 感覺大同小異欸~

fedora wrote:
覺的就是這個理
COST...(恕刪)


看來你還是堅信該團隊有貪污之嫌就是了

以下分享一點個人的看法

1. 關於貪汙部分
不曉得你有沒有去了解過該團隊在開發福衛五的過程?
整個過程只能說艱辛又漫長,又充滿各種不確定性,
經費來源還很不穩定,得要四處去找各種贊助。
如真有心想要貪的話,早就收手不幹了。
你可能真的很不了解在台灣作基礎科學研究的困境,
用貪汙來懷疑該團隊的努力是很不恰當的。

2. 關於malfunction
你現在當然可以事後諸葛問質疑說為什麼沒有備用方案阿
問題是,一整部衛星,架設了一大堆系統,
發射過程以及太空中的環境變數一大堆,
在真的飛上太空前,你要怎麼知道那裏會出問題?
這是根本不可能去預測的事情阿
如果是太陽能板壞了,那你是不是也說要有太陽能板的備案?
如果是某個推盡器壞了,那你是不是也說要有推進器的備案?
如果是某個控制器壞了,那你是不是也說要有空至器的備案?
重點是,請你設想一下,你如何肯定哪裡會出問題需要備案?
如果通通要備案,要不要乾脆發射兩台?

3. 關於現況處置
現實狀況就是事情已經發生,能夠做多少補救,一般人實在很難說
小弟我沒有涉略相關的知識背景,就不多加評論,
只能說,誠心祝福,希望可以找到方法作些挽回

4. 關於垃圾之說
雖然現況不如預期很可惜,但就如前面有網友提到,
科學技術的發展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
不應該很狹隘的以成敗論英雄,把整個成果貼上垃圾的標籤,
在這個過程,整個團隊所獲得的各種經驗也是相當寶貴的。
另外,這多少也反映出華人的教育方式,
不允許在學習的過程中出錯,錯一題打一下之類的處罰方式
這種方式無形中扼殺了創造力,因為創新的本質就是不確定性的,
無法預測結果的。新手為了避免出錯,就只能照著別人的方法作,
久而久之,我們都只能是跟隨者,無法成為一個領域的領導者。

不好意思小弟廢話多了點,只是希望您能從多方面了解一個議題
才會有新的領悟




台灣人有些人喜歡拜拜,會把失敗歸咎於:天公不做美、風水不好、命運使然、鬼月不宜動工、拜的不夠虔誠........

但我們都知道那是迷信,不科學。

被流星打到,那叫天災,被太陽黑子風暴射線擊穿,也是天災。

但若沒有天災的情況下,還會失敗,肯定就是人禍。


迷信用來撇開責任,是極其方便的。

什麼事做不好,只要怪天怪地,就可以把責任撇的一乾二淨。迴避現實。

然而現實社會中,失敗是要有人負責任的,要去調查原因。避免再次失敗。

花費56億元公帑,納稅人血汗錢,覺的不是一句 "太空發展本來就是花錢買經驗" 可以揭過去的。

怎可能給同一個團隊,或同一個負責人,每次 56億元這樣一直花下去。

這在民間任何一家企業公司都不可能了,辦事不利,出大紕漏,該員就回家喝西北風了,不然也降職了。哪可能還在原先位置待著。

更何況政府單位,政府單位有別於民間企業,出包除了記過開除,還要接受紀撿調查有沒有貪污收受回扣。


美國 NASA 如果太空梭發射爆炸,衛星升空了發現有問題,等等失敗。

負責專案的人都是立刻請辭或撤換的,然後成立調查小組進行調查。有時也會把整個團隊全部換掉。

沒明顯違法事端的,叫做 "無能",無能當然是不適任的,必須撤換。有違法事端的,則是另依照法律辦事。


******************************

太空發展,地位有超然性?

我們不必重複發明輪子,是因為輪子已經有人發明過了。只要借鏡就可以了。

如果今天它發射是一個嶄新領域的東西,

比方:超光速曲速引擎、核聚變離子噴射推進.....什麼的,前所未見的,全新發明,是在 "測試實驗" 階段的,那麼失敗情有可原。

或者是探索未知環境的,比方:去探索 木星、土星、冥王星...的。人類從未踏至的地方,天曉得那是什麼樣的地方。失敗也情有可原。


但它發射的是:一顆帶高級相機的拍照衛星,在熟悉的地球軌道上....

拜託這玩意,20世紀就有了,現在都 21世紀了。

外國都已經不知道射幾萬顆上去了,台灣也不是第一顆射上去的拍照衛星。怎還可以用 "全新發明,還在實驗中,未知領域" 撇開失敗的責任,這難道不覺的有點牽強嗎。
舉輪子的例子來鞭別人..實在不恰當
很多專利確實可以從別人研發出的產品來模仿進而改良成新專利

但是航太科學是屬於機密性質你連邊都沾不到 是要如何去拿到實物來參考! 請問如何去借鏡來發揮?

遇到問題就想辦法解決 這就是科學 別在那冷嘲熱諷~


PS:突然想問一句~ 當你開始學走路時 已經有很多人走在前面給你看..你為何還是跌倒了? 是蠢嗎?

世界如此遼闊~ 我只是走過某個角落...
福爾摩莎衛星5號

說明前面還有 1、2、3、4 號

事實上,就真的有,但只有 1、2、3號。
4號因為一些因素取消,併到5號。

WIKI 維基百科:
福爾摩沙衛星一號(通信衛星)
福爾摩沙衛星二號(光學遙測衛星)
福爾摩沙衛星三號(氣象衛星)
福爾摩沙衛星五號(光學遙測衛星)


1號可以說嬰兒在學爬
2號是小孩在跌倒練習走路
3號是青少年
5號也該是成人了吧....


5號,雖然是首個由臺灣完全自主研發的光學遙測衛星,前面 1、2、3號,都是直接和外國廠商買的。

但其實都是和民間企業簽約委託製造的。主製造商:漢翔、微像、鑫豪、勝利微波、錫宬、凌群。含括了:衛星飛行主體、光學遙測零件、通信裝置、電腦系統...等等。


也難怪有些人對於衛星的失能,急於護航。因為可能牽涉到那些民間企業的股價。

委託承包商,製造產品簽約時,會有所謂的保固,當品質驗證不合格,甲方有權要求承包商進行保固,但太空中保固是不現實的,自然只剩賠償金這條路。


***************************

獵鷹9號運載火箭

有效載荷:FT:22,800公斤
載荷重量是 "獵鷹1e號運載火箭" 的 30倍
單次發射費用:6,200萬美金(約台幣 18億)

福爾摩沙衛星五號
設計質量:475公斤(含酬載與燃料)
最初是預定以 "獵鷹1e號運載火箭" 於2013年發射

"獵鷹1e號運載火箭" 有效載荷只有 760公斤左右,所以福衛5號只設計了 475公斤。

並與火箭承包商SpaceX議定,若衛星完工時獵鷹1號火箭不再提供服務,可使用其他載具發射,但SpaceX不能收取額外費用。

福衛5號的完工日期,最後拖到 2015年才完成,那時 SpaceX公司的獵鷹1號已經退役,改由獵鷹9號FT型承接任務。

也就是說:發射重量可以增加 30倍。

到 2017 年才實際發射,這段時間,其實國家太空中心,大可以再額外做個加掛的調焦模組,一起射上去,當作預備的保險。

臆測別人疑似承包商而護航 也不恰當
難道說 您是因為沒承包到合作案件而潑酸?

若你對航太科學如此瞭解又有興趣 當初可以毛遂自薦
並且鞭策 一定要加外掛 一定要加外掛 一定要加外掛!

也許今天就沒有遺憾 您也能萬古流芳~

世界如此遼闊~ 我只是走過某個角落...

fedora wrote:
但它發射的是:一顆帶高級相機的拍照衛星,在熟悉的地球軌道上....
拜託這玩意,20世紀就有了,現在都 21世紀了。

國外造軌道車輛都幾年了,
台車打造車箱也有多年的經驗,
論技術論風險都比衛星低,
為何始終無法完全自製列車?

正是,誰敢先嘗試誰就等著倒霉.......
只能說主事者完全沒考慮熱漲冷縮這塊
雖說Invar的膨脹係數極小
但不代表沒有啊!!
花費鉅資的系統
本來就不該只有PLAN A(鏡頭只在地面調焦校準後固定),

沒有PLAN B(上太空後的調焦對焦系統)

主事者所犯的錯誤
合理懷疑屬於沒有PLAN B的基本錯誤,與有無上太空過無關,
不需要上太空後才知道原來要有PLAN B
不能以沒上過太空來撇清過失

因為由新聞看來不能調焦
在前述已懷疑, 可能當初為了cost_down或省重量等因素
鏡頭在地面校正後作死固定,省去對焦系統
沒想到到太空變移焦

移焦的原因
震動造成鏡片間的相對距離改變可能性較大
就算加上熱漲冷縮,重力加上火箭加速度造成鏡頭應變

系統"本該有自我校正"的功能,
也就是有調焦系統
在太空上還能補救,

現在沒得調焦
科技部的三個方法我認為救不了移焦
光學變焦是否有可能??這也是現在衛星少有的以CMOS晶片為照相主體的機器,以相機來說還有個光學變焦功能可用,不知道能否用這招扭轉失焦的情況?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