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建築攝影 | Shawn Liu

Shawn Liu wrote:
建築攝影 Architectural...(恕刪)


很棒的建築攝影題材...學習了...
好讚!小弟也是很喜歡旅遊看建築的, 但沒有版主拍得好!只能孤芳自賞, 哈
不過感謝版主的分享!
很棒的建築攝影
也藉此向張敬德建築師致敬
拍的很棒~~不過還真的很羨慕你可以到處去看建築!!

謝謝分享~~
世界是一本書 而我們只讀了幾頁
Shawn Liu wrote:


這張真有意思,左右兩個人的視線角度剛好對上

但是又分處建築物中不同的角落

應該是等待了很久才拍到的吧?
康樂中心 wrote:
好文要鼓勵一下
好棒...(恕刪)


rivar wrote:
給版主按10個讚 XD...(恕刪)


謝謝


magiplus wrote:
感謝分享
偶爾出去...(恕刪)


也算喔,很多人一開始都是這麼開始的!



silence.corner wrote:
開版大對於這種場景的...(恕刪)


這是一個滿困難的問題,
主要是因為這問題所含的層面實在太廣。
其實風景攝影仍可以細分為各種不同的場景,如山景海景、星象都市等
而建築攝影也可以分作各種不同的類型,例如室內室外、現代過去等

但若真要達,
有一門科學叫做形態學,
從這觀點來看,人造跟自然形態仍有許多的不同,
人造的型態有人提叫做“理性”、“幾何”,而自然偏向流線、碎形。
這讓攝影的層面上會傾向構成主義(Constructivism)、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
簡化點來說我認為建築攝影的構圖上更嚴謹,而風景攝影更在乎氣氛。
但這是非常淺薄的答案,其實關於自然與人為的討論遍及非常廣,甚至到了哲學的層面。
不過我仍然認為這是一個好問題,表示其實你開始在意形象背後的意義了=」





face0113 wrote:
建築攝影是一門很深的...(恕刪)


安藤的作品充滿哲學感,用最單純的幾何圖形構成空間、留白。
而在中流動的空間中流動的主角,是光線。
我也非常喜歡在瀨戶內海島上的地中美術館,很可惜那裡是禁止拍照的。
很希望你有機會有到那一訪。




ettvyang65 wrote:
只要是美的事物,我都...(恕刪)


謝謝,我也是,或許這是人類的天性吧,哈哈。




Unser113211 wrote:
我想請問一下
黑白建...(恕刪)


如同文章裡面所講到的,對於光線的理解是根本
我擅長的光線其實是硬光,相較於人像攝影常用的柔光其實會增加許多陰影面,也就是你所謂的對比。
過往前輩會傾向使用正片來強調這種色彩的對比。
而對比其實是兩面以及極端考驗設備的素質,這主要跟動態範圍有關。
另外一方面,
但現下使用的數位系統在預設的調整都是以柔和為主,這點特別體現在日本廠商。
我的建議是,盡可能地保留光線帶來的層次,藉由後期的幫助,來強化和篩選光線的細節。=」






海哥 wrote:
很多照片值得學習
非...(恕刪)


拍建築真的是一個硬活,在能控制的條件有限的狀況下,
其實真的要有見招拆招的能力,但我還是很鼓勵有興趣的人多來嘗試。
ching43202 wrote:
很難得看到有人以此...(恕刪)



謝謝,芝加哥真的是一個美國的建築聖地,我真的非常有機會能造放訪。
近幾年我主要以英國、德國為軸,在歐洲之間旅行。
謝謝你的邀約,我會去!




x20ibmtw wrote:
讚!
果然是建築設計...(恕刪)



謝謝你,不關是做建築設計或是拍建築也都有很辛苦的一面,例如第一張,我在四度的天氣踩在爛泥的緩坡上,哈哈。
美好的代價?



JudiWu wrote:
拍得真好!perfect...(恕刪)


那個是2015年米蘭世博的日本館,現在可能看不到了。
但我會推薦你的一個作品在日本,我自己也非常想造訪的。
我前老版Kengo Kuma的案子。

http://www.archdaily.com/211943/starbucks-coffee-kengo-kuma-associates





飛輪豆 wrote:
在 flickr 追...(恕刪)


謝謝你的支持,我知道在flickr有許多人一直默默支持,但我也不知道該怎麼道謝,就用力創作作為回報=」
張敬德老師確實是在這領域台灣的先驅,在文中所提到的軟偉銘老師、陳益民建築師,
這些人都是台灣建築界新時代跨足影像的專業者,在台灣可能因為市場導向,這樣的人才可能十年才會出現一個。
對比於日本有完整的詩訓練,以及中國崛起的建築攝影師們。
我還是很鼓勵有更多人來投入這件事。=」






joelin1220 wrote:
一直覺的建築這類型,...(恕刪)



謝謝=」
我一直有種期待,

我希望我的影像能超過我的雙眼,表達我心裡的感受。
而我的影像也能超過我的雙腿,前往比我更遠的地方。




fat365 wrote:
謝謝版大的無私分享,...(恕刪)


謝謝,這些人類所創造最複雜的物件,確實值得細細品味。





J.Saviour wrote:
同事問我為何跪在椅子...(恕刪)


謝謝你,雖然這是一篇剪影,但其實是十年的光陰啊。






masaei99 wrote:
拍建築要有機遇,要有...(恕刪)


謝謝你,也謝謝你懂得這件事的困難所在=」







ChungJoy wrote:
小弟本身是學建築的
...(恕刪)


有人說做建築設計的人心裡都有一個物托邦世界。
攝影或許是個實踐它的方法,在跳脫於建築設計的服務性之後。
我知道建築訓練的辛苦,但情不要放棄攝影。
除了專業,一個嗜好,一件你願意投入的事情會為你的生活帶來更多中色彩。
共勉之=」





boogie66 wrote:
套句老話:攝影最重要...(恕刪)


其實我很私心的36張中留了3張給台灣,
不知道你有沒有認出來呢?
另外,其實在2015年間,
我與幾位建築師合作的作品,
都有出版在台灣幾個主要的建築雜誌,其中更有封面的。
如果你換新台灣的建築,這些都是很棒的入口喔=」





Shawn Liu wrote:
其實我很私心的36張中流了3張給台灣...(恕刪)


個人猜測
5,34,35

J.Saviour wrote:
個人猜測5,34,35...(恕刪)



猜對兩張喔!

Shawn Liu wrote:
猜對兩張喔!...(恕刪)


33應該是台灣

因為後方屋頂上方有台灣特有得水塔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