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朋友講得沒有錯,但是在攝影上執行起來要有一定的基礎就是了.而且會因為環境條件的限制改變.立體感基本上來說是腦袋判斷距離跟空間的方式. 一般我們用眼睛看世界,用兩個眼睛看,腦袋合成 3D 的畫面,也就是我們能知道物體的相對距離,但照片卻是 2D 的,你要怎麼把空間強調出來?
立體感的表達方式跟構圖有絕對的關係,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運用前景,前中後出現,腦袋就知道相對距離.
或是光線的選擇,順逆光下,主景上很難有細膩的光影變化,但調整角度凹凹凸凸的光影變化也能呈現立體感.
再來可以利用線條,從前景延伸至主景或是陪襯,讓腦袋知道相對距離,也就是透視的概念.
或是水墨畫的遠山淡亮,近山細節,這也是天候不好時可以利用的.
人眼只有畫面正中心是清晰的,可以利用這點,大光圈製造薄景深產生立體的錯覺.
有太多方式可以重新把 3D 的世界引進 2D 的相片裡面,這也是在搞懂曝光後開始學構圖時要注意的.把畫面變成立體只是一個攝影師必備的工具,而裡面眉角很多,但也不會太難學.那一定要把立體的概念引進照片中嗎?我會說這是選擇之一.當口袋裡面有很多工具,能表達的方式以及拍照時候的思考過程變化就能越大.這個要等你對於攝影有一定興趣之後再討論會比較實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