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來說是必練!拍女王或者拍MD時....對焦完,然後再轉一點點~~~~讓它糊...可以把一些"皺紋"糊掉....就不必後製!曾經買下6-7萬的鏡頭...因解析度超高...拍女王,皺紋無所遁形...被說是很貴的爛鏡頭!曾拿kit的鏡頭...因解析度普普...拍女王,看不到皺紋...被罵說上次買6-7萬還不夠...這一顆一定更貴....真的很三條線...所以為擃拍人,都會自動對焦完再手動轉一點點讓它糊!
手動對焦是看觀景窗的表達能力,例如從前有微菱、有裂像等,今日有峰值,有格放等,也有比較雞肋的嗶嗶提示。EVA裡面的陽電子自走砲,就出現令人懷念的裂像,當然我不知道為什麼瞄準要用到裂像的表現方式。也就是說,觀景窗如果可以讓攝影者看得非常清楚對到焦了沒(欲拍攝對象是否清晰或不清晰),手動對焦根本不用練,頂多就是反應速度之類的。好比說我以前D200改微菱配上AIS 50/1.2,基本上對焦是比D200接50/1.8D的AF要快。因為太清晰了。另外,鏡頭的對焦環也影響手動對焦的容易程度,例如個人GX7接EF 50/1.8跟50/1.2,前者比後者好對一百倍。自動對焦當然也要練,例如對焦第一要務就是要讓對焦系統看到有對比的東西。白牆穩死,上面有一隻蚊子或一條裂痕就活了。一片黑布穩死,有個皺摺反光,就活了。Sony有些機種開了輔助燈光就死,那就是因為光太強,把反差都蓋掉了,關掉反而活了。
有玩轉接不同鏡頭的...就得用手動對焦你問我為何不用能自動對焦的專用鏡頭...因為貴我也不是職業攝影師,偶爾拍一下,弄幾支老鏡來拍就夠了舊的老鏡不貴幾千元就有除了對焦外,還能調ISO 光圈 快門速度同場景同鏡頭同機身,用不同ISO 光圈 快門速度 能拍出不一樣的效果就是單眼好玩的地方以前底片機的年代,不也是都用手動對焦 手動快門速度 光圈...等如果要AF...用手機或消費DC拍更方便只要會按快門就能拍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