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什麼是"自動"白平衡??


Doh! wrote:
色溫.... 我記得天氣冷偏藍, 天氣熱偏黃 (可是又好像不確定....怪了)


色溫關氣溫什麼事? 色溫指的是光源約相當於是何種溫度的黑體輻射體發出的光線, 如白熾燈高溫時發出的光線就是高色溫的白色,白熾燈低溫時發出的光線就是低色溫的紅色.
呵呵,其實我沒有在鑽牛角尖啦,拍照的時候,我還是會開心地依照自己的喜好去調整白平衡。不會糾結在"哪個才是正確的做法"上面。只是我天性就是個好奇寶寶,凡事喜歡去討論、思考。會問這個問題也是因為這個問號藏在我心裡許久,又參不透箇中奧義,所以才來此發文請教。

真的很感激大家這麼熱烈的討論。雖然我還是有點一知半解,但是自己也似乎找到一種說法來解釋。

看了各位的解釋,我的想法是:

可能感光元件對光的感應是線性的(例如一單位的光會激發一單位的電子感應,2單位的光會激發2單位的電子感應),但人眼對光的強度的感受是非線性的(例如一單位的光會激發一單位的視覺強度,但要10單位的光才會激發2單位的視覺強度)
為了讓感光元件上感應到的資訊貼近人眼感受,勢必要對這些電子訊號做一些轉換的動作,也就是類似螢幕上的Gamma係數調整。然而這個轉換並沒有一個絕對的公式來對應,因為視覺強度是非常主觀的東西。廠商於是乎就針對幾種代表性的轉換模式定義在相機種,讓USER自行選擇適合的模式(各種色溫白平衡)。當然,也可以讓相機幫你決定,這就是AWB了。

當然以上的說法都是我抽象性的理解,實際上的狀況或許跟這不一樣,但我自己是覺得是還蠻合理的解釋就是了。

不知各位先進是否同意這樣的概念??

Fidi Dodo wrote:
可能感光元件對光的感應是線性的(例如一單位的光會激發一單位的電子感應,2單位的光會激發2單位的電子感應),但人眼對光的強度的感受是非線性的(例如一單位的光會激發一單位的視覺強度,但要10單位的光才會激發2單位的視覺強度)
為了讓感光元件上感應到的資訊貼近人眼感受,勢必要對這些電子訊號做一些轉換的動作,也就是類似螢幕上的Gamma係數調整。然而這個轉換並沒有一個絕對的公式來對應,因為視覺強度是非常主觀的東西。廠商於是乎就針對幾種代表性的轉換模式定義在相機種,讓USER自行選擇適合的模式(各種色溫白平衡)。當然,也可以讓相機幫你決定,這就是AWB了。


應該不是這樣, 我的看法是人的視覺並不只靠視覺神經來感光, 還有人腦的因素參雜在裏面, 人腦會自動根據自已對該有顏色的理解而自動進行白平衡, 例如在光源明顯偏黃的時候, 其實白紙或白牆反射出來的是黄色, 但人類的視覺會將它校正回來一部份, 所以還是將之辨識為白色.
我跟你說
上次我去遊樂園一個四周都在旋轉的通道
走在上面一開始有點暈
遠遠看通道的另一頭竟然開始自行旋轉
然後慢慢的慢慢的遠離我
我實在暈到爬不起來
結果你知道嗎?
那通道居然就...

就怎麼樣其實不重要
重要的是這就是人腦因素
當你下意識認定了之後
它會一路幫你補嘗到底
修個色根本就小意思
而且別忘了不是只有白色在修
紅黃藍綠... 你看到的一切都在修
個人積分: 87, 不能再高了 www.flickr.com/photos/inunu
Fidi Dodo wrote:
為了讓感光元件上感應到的資訊貼近人眼感受,勢必要對這些電子訊號做一些轉換的動作,也就是類似螢幕上的Gamma係數調整...(恕刪)


人腦的「自動白平衡」或各種非線性的調整,比較類似所謂的「錯覺」。
你可以在網路上找到各種會讓人眼產生錯覺的圖片,
各種顏色的背景、影響前景顏色與明暗的判斷,
各種線條,影響對物體大小遠近的判斷等等,
這個不是單純視神經轉換訊號線不線性的問題,
而是大腦在自動解析各種收到的影像,而且根據經驗, 自動做出符合預期的調整。
(錯覺呢, 就是這種自動解析被愚弄的結果)

而數位相機,包括AWB, gamma到各種色彩曲線的調整,
自然是在迎合這一塊。
單純光源下,AWB的演算法很好寫,
會出問題的,都是複雜光線條件下,
人腦你猜不透的...
歡迎光臨https://500px.com/ddcat
就當作是學英文吧,補充一點科普也是不錯的

重機喜好者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