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同一張相片,不會因為你的裁剪就會發生變化。
但是,實際應用中我們雖然好像是想問這個鏡頭用在不同片幅的景深這個問題,而實際卻並非如此。實際上我們問的是拍到同一個畫面的景深的大小。因此就會帶出另一個問題,要拍到同一個畫面實際上需要用到等效焦距這個概念。相同距離的同一個畫面,不同片幅的焦段是不同的。如50mm全幅的焦段等價m43上的25mm,因此實際上我們比較的並不是同一個鏡頭,而是不同焦段同一個光圈的景深的大小。
舉例:
25mm f1.2 和 50mm f1.2的景深比較,一眼就能看出25mm的景深要大一些,25mm f1.2的景深等於50mm f2.4,所以就會有光圈*2這個概念。
以上結論可以等價到同一個鏡頭在不同片幅轉接的光圈效果這個問題上,因為你用50mm f1.2的鏡頭轉接到m43上等於和全幅機上100mm f1.2鏡頭進行比較,而轉接鏡頭實際景深方面等價于100mm f2.4. 可見鏡頭本身是不會變得,變得是我們參照的對象,也就是我們腦海中拿來進行對比的那個鏡頭。
歸根結底是等效焦距這個影響了我們實際使用的感受。
ps.以上是同一距離用等效焦距概念去闡述問題,要取的畫面相同,也可以通過不同拍攝距離來得到,但這兩個概念是等價的。
在線景深計算器:http://so.ooidea.com/tools/dofjs.html
景深是一個鏡頭固定的光學屬性,不會因為換了一個相機就變化。
但...
問題也誠如樓上幾位所說的--
在於被裁切後的畫面,
那是不是若要使原本被攝物主體在畫面的大小比例維持不變的話就得拉大拍攝者與被攝物之間的距離?!
進而影響到視角的問題?也就是等效...
所以當被攝物主體在畫面的大小比例要維持不變的話,
拍攝者與被攝物之間的距離勢必要被改變,
如此之下景深範圍還是會被影響到才對!
這樣的影響當然跟iso和快門並無關聯,
我想樓主也是如此認為,
才僅對片幅裁切後是否影響景深問題提出疑惑,
所以樓主的問題並無不當,
的確有討論空間~
雖小弟沒有器材上的實務經驗(小弟只有一台入門aps-c),
但以上是我粗淺的理解,
不知對也不對~
寶來旺 wrote:
我也同意樓上幾位大大所說的:
景深是一個鏡頭固定的光學屬性,不會因為換了一個相機就變化...(恕刪)
事實上,是語言上的表達和過簡略的敘述,才造就了"全篇幅景深比較淺"的似是而非的講法.
假設照相的位置固定,使用一顆是50mm F4的鏡頭焦距放在1公尺的時候,假設他的清晰的距離是介於90公分到120公分之間,這30公分的清晰的空間就是所謂的景深
這一顆鏡頭的景深(90cm~120cm)並不會因為是全篇幅或是 APSC 或是其他的篇幅而改變.
但是會因為篇幅大小不同,照出來相片的涵蓋範圍的變化,而造成比較淺的景深或是比較深的景深的錯覺.
換句話說,同樣一顆鏡頭同樣的光圈大小,還有同樣的照相位置上, 全篇幅照出來涵蓋的範圍自然會比APSC的篇幅還多,這包括所有3D的範圍(前後,左右,上下). 而景深30公分的狀況,在全篇幅上看自然比在APSC上看起來來得淺.
以上是小弟的心得,希望不會越解釋越糊. XD
王逸祥 wrote:
這幾天突然想到這個問...(恕刪)
在 APS-C上 的1.8 會不會在照片上景深表現 約等同於FF的2.8?
APS-C 的2.8 約等於FF的4.0?
會這樣嗎??
看完你的問題,我想,你真正想問的問題應該是,光圈對景深的影響,是否會被片幅大小來抵銷或補償吧?
給你兩個建議,先說簡單的:咕狗 DoF master ( 或 DoF calculator),輸入相同的物距,f,焦距,然後選一台 APS-C 機種,紀錄下算出來的景深範圍。然後以同樣條件,選一台全幅機種,再紀錄其景深範圍。你會發現,沒錯,是有你講的那回事,但不是你說的那樣,APS-C 的 F2.8 約等於 FF 的 F4.0,
而是剛好相反,APS-C 的 F4.0 的景深,約等於 FF 的 F2.8 的景深。
跟你一般的直覺相反,不是嗎?若有疑惑,請參考下一個建議:
先花點時間研究冼老師的文章(自己咕狗 "冼鏡光的肥皂箱" + "景深"),受限於版規,我就不貼網址了),影響景深的因素有四:物距(被攝體到鏡頭的距離)、焦距、光圈f值、和最大模糊圓的直徑。
其中 "最大模糊圓的直徑" 跟片幅大小有關,通常是感光片對角線長度 / 1500 ( 那個 1500 是實驗值,各家廠商用的定義可能不太一樣)。
依據景深公式,景深與四因素變化的關係如下:
第一,景深與物距的平方成正比(物距愈近,景深就愈淺)
第二,景深與焦距的平方成反比(焦距愈長,景深就愈淺)
第三,景深與f值成正比 (f值愈小 -- 即光圈愈大,景深就愈淺)
第四,景深與最大模糊圓直徑成正比(直徑愈大,景深就愈大)
這四因素對景深的影響程度是不同的,物距與焦距的影響程度,大於光圈f值,而 f 的影響又大於模糊圓直徑。
此外,第四點跟一般人的印象又顯然相反,大片幅一向是淺景深同義詞,怎可能片幅大反而景深也大呢?
問題癥結在於,當你要比較兩張照片的景深時,你會希望以 "相同構圖 相同視角" 來比較。
於是,若要用 FF 與 APS-C 分別照出一樣視角的照片,FF 要退遠一點,也就是物距變長了:
或者,若物距固定,則 APS-C 的焦距要縮短一點(例如 FF 用 50mm 拍,APSC 要用 33mm 拍,才會得到相同視角)。不管是改變物距或焦距,對景深的影響程度,都遠遠超過模糊圓直徑對景深的影響程度,所以才給人家一種大片幅=景深淺的錯覺。
回到你的問題,若要以實驗回答你的問題,你得把兩台不同片幅的相機,以相同物距相同焦距相同光圈來拍攝同一個物體(就像先前的建議,用 DoF calculator 換機種算景深),問題是這樣拍出來的照片,視角與構圖是不同的,這種情況要比較景深,意義不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