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b54385 wrote:
因為我比較偏好線場光線....所以我用Av模式拍攝(恕刪)
用AV模式是沒辦法用ETTL閃燈來控制光量的, 因為Av模式的時候, 快門的速度是由機身的測光來控制, 按下快門時的快門速度是達成標準測光值, 這時候閃燈的ETTL功能不就沒有發揮了嗎?
通常ETTL是用在P模式或是M模式. 不過用P模式快門會被定在1/60, 光圈通常是在F4 這對於我用F1.2的鏡頭是一種束縛。 所以我用M模式, 光圈F1.2~F1.8 快門設在1/80~1/200 ISO 400左右 一般宴客場合就可以不用到閃光燈的輔助。 不過我還是用跳燈讓主體面容更亮一點.
碗公柔光罩或是DIY的柔光反射板都可以讓光線更均勻, 千萬不要直打,硬的光線會有很清楚的影子。
Truth shall set you free
這時累積拍攝的場次越來越多,卻沒有辦法輸出....一度想去上課,或者是從前輩得到經驗,但是現在都只是在電腦
上看一看或者是印出來差不多就可以了.......這點我沒辦法接受....買了高檔的器材and辛苦後製卻在輸出出了問題
結果等於0........將近半年多來.....我終於知道原來是色彩描述擋在搞怪.....這門課叫色彩管理....而要建立一整套
的色彩管理價值不斐....將近12萬.....不包含印表機....,我相信你把色彩管理這4個字收循一下就有概念了...現在說這個有點深
2.iso值有一些特性...亮度足夠的話iso值640和800是沒差的半會得到一些安全快門.....重點是曝光不足帶來的嚴重,當你把暗部所謂的曝光不足的照片拉亮的話雜訊會誇張到不行
3.白平衡如果我是你我會事先先用灰卡但有他的標準程序......記得加閃燈....色溫是引響顏色最重要的...至於你提到的疑問......會. 但會使你後製空間加大.....其實有些問題是你從後製就可以領悟的....
4.後製..我會用3個軟體來後製,1.原廠的 處理整體亮度及色溫2.photoshop修相片局部3.lightroom修暗部..
我拍照是興趣而已歐...
1.用跳燈,先用Av模式測出大概的光圈快門,然後調到M模式鎖定剛剛的光圈快門值,做跳燈角度和需不需要柔光罩的test
2.可以拿到婚禮當天的行程表最好,不然可以先問問當天會有的習俗之類的,可以先有構思
3.不要怕生,當天不是新娘新郎最大,其實是你最大,你是隱形人,去那個位置都不會顧人怨,放心,不要打斷婚禮就行
4.電池充飽,帶齊設備,多看看人家的作品,增加一些構圖場景的編排想法,現場才能從容應對
請參考小弟的拙作:http://blog.yam.com/sandt/article/1550142
攝影作品:http://fotologue.jp/johnnyfish
La Bella Vita 美麗人生:http://blog.webs-tv.net/
kib54385 wrote:
想求證一下, 閃燈的作用與主體清不清楚應該沒關係吧
閃燈主要作用是針對不夠亮的主體補光才是
主體的清晰與否, 應與快門有關係才對....所以為何大家一直強調用M模式來固定快門值
若有誤, 懇請賜教
用什麼模式都可以,
但是這種情況用 M 模式通常會比較容易根據背景與主題,
對光圈與快門作出適當的操控,
iso, 光圈會影響閃燈的發功距離,
閃燈出力多少會根據要補光的主體距離, 還有 iso, 跟光圈的大小,
因為你在室內, 所以基本上偶想你的光圈跟 iso 應該是能開多大大概就多大,
雖然偶是建議光圈不要大於 f5.6, 因為景深的關係,
尤其是拍團體照, 人不見得只站一排的情況,
基本上你的閃燈應該適用自動模式,
所以基本上只要知道 iso 或光圈越大, 閃燈能打的越遠就好.
所以用 M 模式可以根據想要的背景曝光程度決定快門的快慢,
如果想要背景亮點, 快門就慢點, 相對的容易晃動,
所以如果怕晃動可以將快門固定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數值, 例如 1/30, 1/60.. 等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