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zarddaniel wrote:
我本來都是使用傳統單...(恕刪)
不管是底片或是數位,如果要丟到電腦裡處理,就都屬於數位的範圍.
就一般JPEG而言它的色彩深度大多在8bit,若您有photoshop開個jpg檔就可以看到.
先就JPEG來說,它所表現的色調和色彩資訊也就是8bit.
之所以RAW檔的書會讓您產生誤會,最大的差別就在於一般的DSLR的RAW檔可達12bit.
試想想把12bit的色彩資訊在8bit的色彩深度打開會產生什麼現象??
問題拉回RAW檔,您可以再翻翻那本書關於RAW檔的定義是什麼?
最常聽到的就是RAW檔可以保留感光原件所接收的原汁原味(其實各家的相機都還是會自己加料處理)
說了半天,RAW檔(12bit)就是比JPG檔(8bit)能多保存較多的暗亮部細節,但不表示RAW檔是萬能的.
能保留更多的細節表示您可做更細微的調整,但並不表示您可以把本來就不良的圖變好.
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原汁原味,如果你一開始感光原件所接收到的亮暗部細節就不良,事後再怎麼調整也沒辦法.
也就是,如果您要用RAW檔拍攝,攝影的技術要更好,在一開始拍的時候就要做到正確的曝光.
所以RAW檔應該是不管是過曝或不過曝都不好.那它好在哪裡?
1.可讓專業的攝影師做更多的細部調整(但前題是一開始就要拍出好照片)
2.好在可以將多出來的細節做破壞性的轉換,像jpg檔就是一種破壞性檔案.將12bit的資訊轉換成8bit的資訊,就可以多少補救一下,那些所喪失的細節.
如果您的記憶卡夠大,相機又支援RAW+JPG,你自己就可以試試看兩種的差別在哪.
但就JPG檔和一般數位攝影來說,寧可暗一點保留住細節,也不要過曝.
您可以參考一下小弟所發的AF-S VR Nikkor ED 70-300mm F4.5-5.6 G鏡夜/日間試打 最後三張白露絲.
我個人還是傾向於如果現場光源和器材極限不足,寧可暗一點,也不要過曝.
除非你是故意想要表現出特別的感覺或創作.
當然,有上好的器材和光源,一開始就拍出好照片最好,但偏偏不是每個人都有那麼多錢可以買上好器材.
但也不表示,完全要向器材低頭.因為還有後製可以輔助啊.沒大光圈沒好天氣,還是有機會衝衝看.
要是星期天那天我就認輸了,打包回家,那白露絲也拍不成了.
我個人覺得攝影好玩的地方就在這裡.不去試永遠不知道它的極限在哪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