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桐花獎的另外兩張

拍攝角度不同的確 畫面會有所不同

但是模板和水桶和中間的白點 怎麼看都是一直線

請問大概是怎麼樣的取景構圖 才能有辦法只留下模板和中間白點

而完全將電線桿和水桶一角 完全不帶入構圖?!

yansson wrote:
從照片的視差來看,銀...(恕刪)


入選那張小男孩也怪怪的,我懷疑小男孩有走過那條田路沒錯,但跟阿公不是同時入鏡的。

takeone wrote:
拍攝角度不同的確 畫...(恕刪)


水桶應該在模板後方有一段距離,不是在模板上方。


takeone wrote:
拍攝角度不同的確 畫...(恕刪)

這張gif可看出2位攝影者的視差,銀牌在拍攝時就刻意切到水塔了,個人認為沒作假



合成照參賽固然不應該,也不要看到黑影就開槍
http://www.facebook.com/photo.yansson
"吳秋菊說,照片是在桃園大溪十一指古道農家前拍的,當時因為農家後方桐花樹很漂亮,特別央請當地一對祖孫當模特兒,「請他們在田間走了約四、五次,狗狗也剛好跟在前。」至於孫子頭上的桐花,她笑說,看起來有點假,但絕對是真的,因為同好間對拍照已很有心得,當天準備了鐵絲,撿拾地上的桐花串成花冠,套在孫子頭上"

根據得獎者的說法.這場景算是刻意營造的.在場的還有其他十位同好.那這樣也算不算造假呢?

小弟認為拍照的意義.就是要抓住那一瞬間的感動...

有時候守著幾小時.就是為了那一瞬間.失敗沒關係.再來就好.這樣才有挑戰性.也才有樂趣...

這些前輩為了得獎.利用各種方法來營造場景.雖然得獎.但照片就是少了某些感動.實在無法引起小弟共鳴..

說真的~還不如洋森大某些照片給小弟的感覺.因為非刻意營造.所以容易抓住瞬間感動.洋森大功力比這些得獎者強多了..

記者怎麼還不趕快來訪問開版樓主
放掉這種新聞太可惜了
rockman999 wrote:
記者怎麼還不趕快來訪...(恕刪)


少作夢了!在新聞裏是一律稱為"網友"的 ....



南澳 wrote:
"吳秋菊說,照片是在...(恕刪)

您太抬舉了,藝術意涵廣泛多元,表達形式不一,很難一以概之
只是您剛好和小弟都不喜歡安排的照片,所以小弟拍照30年從未參加攝影學會,他們就是喜歡安排
也不能說安排就不好,畫家作畫的構圖內容也算是安排,各有其志,道不同不相為謀罷了...
http://www.facebook.com/photo.yansson

南澳 wrote:
"吳秋菊說,照片是在...(恕刪)


原來是"演的",難怪欣賞時,總覺得很突兀,感覺很...
還好比賽規則只說
5.1 一般類組:每件作品為一次拍攝之完成品,不得抄襲、格放、後製、裱框、留白邊或任何後製、合成等。
南澳 wrote:
"吳秋菊說,照片是在桃園大溪十一指古道農家前拍的,當時因為農家後方桐花樹很漂亮,特別央請當地一對祖孫當模特兒,「請他們在田間走了約四、五次,狗狗也剛好跟在前。」至於孫子頭上的桐花,她笑說,看起來有點假,但絕對是真的,因為同好間對拍照已很有心得,當天準備了鐵絲,撿拾地上的桐花串成花冠,套在孫子頭上"


個人技術太差視力不好不知道友沒有修圖,不過單純看到這段文,很明顯的就是某某攝影班或某攝影協會的外拍活動,所「刻意營造」的場景。狗呀農家呀小孩呀都都不是「巧合」出現的。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有沒有違規呢?如果主辦單位沒有註明當然是沒有唷,甚至可以這樣說,這些「攝影協會的外拍活動」一直都是攝影比賽的得獎常客,才是攝影比賽得獎的「主要來源」。

如果在事先攝影者沒有像這次有註明,或是隱約透漏是外拍活動的作品,評審往往看到這些巧合與安排,就很容易給較高的成績了(通常都會事先認為是攝影者苦心經營或「等」來的,或是認為這是非常巧合很棒的作品)。這樣公平嗎?可以讓大家想想。

我個人認為如果是外拍活動所產生(出構圖與素材特意營造的)的作品,都要事先註明給評審才對。

(其實,有些攝影外拍的主角,都是用相當對價請來的,這也算部份農家的收入來源之一呀,例如每年都很紅的新竹苗栗的「曬柿子」,都是請農家在一群攝影協會面前的「特別農作」)
春如月筆記 / http://whclive.blogspot.com/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