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EV(Exposure Value)代表定義上的曝光值時,EV=log2 (光圈值平方/快門秒數)。(2底)
在拍照的時候,相機的測光表會根據現場光線和感光度選擇一個適合的EV值作爲要曝多少光量的依據。假設相機的測光表選EV=0,則光圈值f=1,快門1秒使觀景窗的曝光表格點停在中央0處。如果現場光線稍弱一點,相機的測光表可能選EV=-1, 則光圈值f=1, 快門2秒使觀景窗的曝光表格點停在中央0處。
而這個曝光量(由光圈和快門決定)只對相近時間的固定場景才有意義(例如晚上和白天在室外同一場景用固定光圈和快門所曝的光量絕對不同),感光度只不過決定底片或感光元件需要的光量。至於相片的亮暗(曝光度?)自然由曝光量和感光度同時決定。第一點要釐清的是相片的亮暗與曝光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而EV在固定場景下決定的正是曝在感光元件或底片上實際的光量/曝光量(僅由光圈和快門決定)。
B.
假設相機測光表選EV=0,則光圈值f=1,快門1秒使觀景窗的曝光表格點停在中央0處,但是照完後LCD呈現出來的結果看起來總是太亮(尤其現場多為黑色環境時),這代表相機的測光表在這個場景下是不正確的,這時候我們就要(用人腦)作曝光補償,讓它暗一點。如果我們把光圈值設在f=1.4, 快門1秒使觀景窗的曝光表格點停在-1 處則我們稱爲減一格(此時曝光值公式上的EV=1)。或者,保持光圈值f=1,快門1秒,把感光度減半(即需光亮增倍,但是曝光量不變)也能使觀景窗的曝光表格點停在-1, 也稱爲減一格,(此時公式上的曝光值EV還是等於1)。但是我們常用-1 EV 代表減一格,這是把EV當單位來用,和公式定義上的EV值不同,這是第二點要釐清的地方。
鋼鐵廢渣 wrote:
其實會有這樣的疑惑
可以簡單從相機硬體演化(單指曝光)來解釋
純手動相機-內建側光表相機-光圈先決半自動相機-全自動相機(auto或P模式)
因為使用者開始嫌程式不夠聰明,自由度不足等等,又出現
各種模式(人像,風景.....)還有隨時改變相機曝光基準值的曝光補償這個功能
有人說那就是自排車裡的手自排模式囉
而M模式不是沒有曝光補償
只是你已經全權指控想要的曝光值
你就是曝光值(EV值)的基準點
當然就不會有修正補償的問題...(恕刪)
ewinglin wrote:
因為廠商都會強調他們的相機有多聰明,相機會幫忙調整ISO、光圈、快門,但是,"沒有正確的曝光,只有想不想要這樣的曝光",如果你不想要相機幫你決定的曝光,你可以用加減EV來改變相機的基準值,告訴相機你喜歡多亮或多暗。
但你如果是用M模式,全部(iso+光圈+快門)都是你在控制,那麼EV對你應該就只是一個參考的東西,無論如何加減都不會影響曝光結果。
我喜歡兩位的解釋~ 淺顯易懂!
說實在我也不太想去了解A、TV、P或其他自動模式...等等如何
就只是很單純想了解EV值,應該是說EC值吧~ 在M模式底下有多少幫助~
基本上我除了M模式,其他模式根本就不想去使用~"
大致了解一個程度~
感謝各位熱情討論喔~
dgg wrote:
「基本上我除了M模式...(恕刪)
是阿,何必這樣侷限自己?是為了滿足某種自身格調?還是覺得用 M 才會磨練到技能?
有些技能其實沒有磨練的必要,並不能成就什麼。自動對焦和手動對焦目的都是要對到焦。A, S, M, P 目的都是取得最佳的光圈、快門、感光度。彼此沒有優劣之分,只有合適之分。A, S, P 的存在不是為了讓傻瓜也能輕鬆操作相機,是為了讓熟手能快速地取得想要的曝光方式。掌握 M, A, S, P 的選擇比學會用 M 更需要訓練。
真的要拍好照,應該是學習在何種拍攝場景,要選擇哪種模式能最快速的取得想要的光圈、快門、感光度。相機設計一堆功能並不是讓人學著只用其中一種。就算是 A, S, P 一樣可以完全的掌控相機曝光效果,只是方法跟 M 不同罷了。
FreeHand ZERO wrote:
我喜歡兩位的解釋~ 淺顯易懂!
說實在我也不太想去了解A、TV、P或其他自動模式...等等如何
就只是很單純想了解EV值,應該是說EC值吧~ 在M模式底下有多少幫助~
基本上我除了M模式,其他模式根本就不想去使用~"
如果 不要給 相機 調 任何 的 曝光參數(光圈,快門,ISO), 那看 測光棒 參考參考 其指示 就好了咩.
此時, 調 EV +- 值, 沒意義的. 因為調那個, 只是用來 給 相機看 的 曝光目標.
除非你的 相機 和 xz1 一樣, 在 P,A,S 模式那邊 所調的 EV +- 值, 會影響到 M 這邊的 測光棒 指示. (所以 還是要注意一下, 各相機 的 不同).
有空你可以 用 P,A,S 模式 切到點測光, 拍 素色牆面, 看看拍出來的 Histogram 曲線;
當 EV 調在 +-0 (不增減) 時, 曲線的山峰 差不多 都會落在 中間 附近..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