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ON99 wrote:
這篇講了半天又快要變成老主題XD
而且發文的也有一些老面孔XD
不過,
似乎嘴砲型的變少了,
所以可以理性的來討論!
ACON99 wrote:
想想用別種說法來試一下:
1. 常識是 縮圖變銳利 放大變模糊
就是說 縮圖時原本稍模糊的地方有可能變得合焦
極端一點就是縮成一個點 全圖通通都聚焦
2. 數位時代放大有極限(不運算的話) 就是一比一
再大就是馬賽克 通通都是不對焦
OK!您這兩說我能接受。
現在我的第二個疑問來了。
不談手震的安全快門,
因為這太主觀,易引起口水,模糊焦點。
改談被拍攝物移動的安全快門,
同樣的定焦鏡頭,同樣的拍攝距離,同樣的光圈快門,同樣的片幅,
相機是 D700(12MP) vs D800(36MP),
被拍攝物(某一點)在快門開啟時間內橫向移動 D 距離,
這段 D 距離在 D700 的成像仍然在一個點之內,沒有模糊的疑慮,
但是在 D800 的成像有可能已經移入隔壁感光點的範圍內,
變成有兩個感光點(一主一糊)紀錄到被拍攝物(某一點),
可是,
D700 & D800 都是 FF,有相同尺寸大小的感光元件(僅畫素數不同),
使用同樣長的對角線,故 CoC 數值相同,
模糊程度如上述(D700 仍在一個點範圍內,D800 超過一個點範圍外),顯然不同!
所以我才會說:
數位時代,面對混亂的不同密度感光元件,
是否需要重新定義適合數位時代用的 CoC?
答案否定的理由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