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等效焦距的迷思...還是叫等效視野應該比較恰當?

咆哮的惡魔 wrote:
有關事實上這些1.5x或2.0x的等效轉換其實只是等於135片幅下的"格放"...(恕刪)

咆哮的惡魔 wrote:
所以畫素密度跟轉換倍率有關...(恕刪)

所謂格放,
就是本來 135片幅 24 X 36mm 放大為 96 X 144mm,
但是現在取 135片幅 內的 16 X 24mm 格放為 96 X 144mm,
您馬上會發現,後者比較粗糙,
因為其放大倍率(不是鏡頭轉換倍率)比較大。

現在回頭來看我舉的例子:D800 vs D700 同一支定焦鏡頭
1.D800 FX 片幅 24 X 36mm 放大為 96 X 144mm
2.D800 DX 片幅 16 X 24mm(16MP)格放為 96 X 144mm
3.D7000 片幅 16 X 24mm(16MP)放大為 96 X 144mm

請問,不論色彩畫質,單論解析度,
2. vs 3. 結果是不是相同?......放大倍率相同啊!

咆哮的惡魔 wrote:
135的底片機跟APS底片機使用同一個鏡頭...同一廠牌型號的底片時
那又如何?

答案就是我在上頭舉的例子。



roachc wrote:
所謂格放,就是本來 ...(恕刪)


此言差矣...



快速的孤狗一下...借花獻佛...(原始連結見此)

其實 “格放” 這個術語是底片時代的事情,意思是把底片的一小格加以放大,但135底片本身就已經很小,再用高倍數的光學鏡頭格放某個部份,當然會造成解析度降低、顆粒粗糙、光學品質變差等問題。

格放的意思是在暗房中再對構圖進行一次取捨...

在成品尺寸不變的前提下

原則上就是對底片上做一次減法的捨去....

所付出的代價就是畫質減損...

以前底片時代有很多攝影比賽是禁止格放的...

因為某種層面來說算是作弊或取巧...

對應在這個話題中格放的意思是大成像圈與小元件之間形成的裁切問題...

這樣說來更突顯1.5X或2.0X的話術背後的問題了不是嗎?

此外...等效焦距的換算倍率跟你現在講的放大倍率可是完全兩碼子事耶...



咆哮的惡魔 wrote:
應該是沒這個必要了....(恕刪)


片幅不同,只取鏡頭成像圈中的一小部分 得到較小的視角 ( 所謂望遠 = 小視角 )
是虧到還是賺到 ?

這並沒有簡單的標準答案,端看片福、感光元件的品質、鏡頭品質
如果用的是底片,那就要看你的底片種類、底片片幅、放像設備好壞、最終輸出尺寸與輸出品質


沒錯,拿全幅的 135mm f/3.5 老鏡接上 GH2,照片的視角約當全幅 270mm
相當於只取全幅感光元件中間一小塊。

( 以下姑且假設全幅單眼取中央 16M 像素的畫質跟 GH2 不相上下 )

那麼 "全幅單眼+後製裁切" vs "GH2 感光元件裁切"

使用上有沒有差別 ? 當然有

GH2 只裁切中間一小塊,使用上能夠有更細密更精準的測光
且其體積輕,方便攜帶。 全新機身價格大概是 5D2 的 1/3, 5D3 的 1/5
重量大概是全幅數位相機 + 同樣視角大光圈 (270mm f/3.5) 鏡頭的 1/3 ~ 1/4

如果我要拍鳥、拍遠處風景。我會帶 GH2 + 中長焦段老鏡 還是帶 5D2 (可惜我沒有) + 大砲鏡頭 ?
這是不同的選擇,各有取捨。以我目前的拍攝習慣,我會帶 GH2

是不是被坑了 ? 看你需求,在意的東西為何

轉接後鏡頭成像圈有大半面積用不上 ?
這很簡單,三千塊買台底片 SLR 就可以把這些鏡頭用到夠本。

以上是我自己的使用經驗。我沒有 FF 數位相機,不過同樣一組 M42
手動鏡,轉接在 GH2 與 EOS 5 (以及 Ricoh XR500) 上
樂趣加倍 :-)
http://flickriver.com/photos/jenghan/
jenghan wrote:
片幅不同,只取鏡頭成...(恕刪)


相對來說我比較認同你的觀念

我目前採取的策略跟你很像...


不過說真的別在把機體尺寸或重量這些變數扯進這棟樓了...

你講的這些都是事實沒錯...

但這跟等效焦距的迷思應該沒有那麼直接的關聯...


說個更極端的例子好了...

誠如前面也有別人提過...如果小片幅真的有利於遠攝...

目前各家也都還有動謫二三十萬元的超級大炮存在...

如果這些1.5x或2.0x等效焦距的鏡頭配上小片幅機身真的有優勢

甚至也可以設計專門對應小片幅的鏡頭...避免浪費成像圈的尺寸...

這在技術上應該不是問題...說不定未來也真的會出現這種產品?

屆時這些傳統的超望遠大炮鏡頭不知又該何去何從?

咆哮的惡魔 wrote:
等效焦距這件事...
應該理解成視角變化...而不該理解成遠攝能力的增減
不過似乎很少有人能看破這一點?
還是常會看到某某焦段X1.5倍就變成打鳥利器之類的言論出現...(恕刪)


X1.5倍不算打鳥利器? 那2倍算不算? 又x2.7倍算不算呢?
您嘴巴說不願犯傻,
卻願意繼續想不開...
下"迷思"的標題,早說明您已經"想~不~開~"了...

不媚英國 wrote:
X1.5倍不算打鳥利器? 那2倍算不算? 又x2.7倍算不算呢?
您嘴巴說不願犯傻,
卻願意繼續想不開...
下"迷思"的標題,早說明您已經"想~不~開~"了...


好啦...我認輸了

在此跟大家說聲對不起

目前市面上還有雜牌的pentax Q...等效倍率是5.5x...

覺得可行的人可以去搞一台再配上轉接環...

隨隨便便就有1000+以上的大炮可用了...

咆哮的惡魔 wrote:
如果不考慮其他變數....同一個鏡頭使用在不同片幅的機身上時...

小片幅唯一的優勢應該是比較能避開邊緣失真的風險 (恕刪)


斗膽補充一下~還有避開變形

我也是用這個想法說服自己買全幅鏡的
咆哮的惡魔 wrote:
相對來說我比較認同你...(恕刪)


那這種怪獸級的鏡頭何來存在的必要?

兩個字"畫質"

當像素密度一直提高
受光面積不變的情況下
鏡頭的解像力就是會被不斷壓榨
光學鏡片是有極限的
您不看看現在各家大廠都紛紛推出更好的鍍膜
來因應新的高畫素感光元件
135片幅怪獸級鏡頭就,就是加大口徑加大玻璃,換得足夠的光圈
在長焦段視角小的同時,光線也能充足且完整地投在FF的感光範圍上
samice811 wrote:
兩個字"畫質"


這我懂...

接下來如果還有人開炮就交給你了...


284196 wrote:
我也是用這個想法說服自己買全幅鏡的

這...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在肖想有朝一日可以敗入全幅機身吧...


咆哮的惡魔 wrote:
相對來說我比較認同你...(恕刪)


「如果這些1.5x或2.0x等效焦距的鏡頭配上小片幅機身真的有優勢
甚至也可以設計專門對應小片幅的鏡頭...避免浪費成像圈的尺寸...
這在技術上應該不是問題...說不定未來也真的會出現這種產品?」

耶?

現在DX鏡頭配DX機身
不就是你說的?

還是你另有它意?
恕我駑鈍!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