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值得思考的攝影文章

你所說的「消費弱勢族群」應該只的是其他爭議性照片吧?
例如拍攝拿長鏡頭拍攝非洲難民、火災下被燒焦的屍體、
西藏硬拍那些不想被拍的藏族女孩...
這些問題基本上幾十年前被攝影評論者評到沒梗了,這裡我們就打住吧

我的定義是強姦

不過我想你可能沒接觸過他的作品。所以稍為跟你提一下,

張雍拍攝的,幾乎都是人性關懷為出發點,當然早期也有少數的街頭速寫。
拍攝精神病院的人,是去跟他們做朋友,取得對方信任,甚至期待你,

我的定義是嫖

陪病友們聊天,就像朋友一樣。最後拍攝「這些朋友」也只不過是buy the way
其他如拍攝A片工廠、遊樂公園的工人、或是近期農場小牛、技擊的拳擊手,

我的定義是付出感情的嫖

甚至在<<雙數>>
拍攝他的老婆、女兒,都不是在消費他們,而是「認真的與他們相處」
你可能沒注意到這個關鍵「了解他們」。

他不認為拍照事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每個人都會拍照啊!
你去跟他們認識、陪他們、了解他們、關心他們,比拿相機拍攝創作還重要喔。

我分享一下過去田調的經驗.我也是和他們交朋友,談心.然後,他們對我敞開心防,讓我取得關鍵資料與進行相關研究.雖然是朋友,但是是很久都不聯絡的朋友.雖然很關心,我當下很關心.他們希望我為他們做一點事,我也希望他們給我一點資訊.到頭來,我仍舊只是他們生命的過客.我不是不想連絡,也從未忘了他們.但是,我手上有新的課題,我沒有多餘的心力再去應付這些.我憎惡自己的偽善.

這說來現實,但卻是一個操縱面的問題.

當然,我的立場一直都是光譜的極左派,可能很難與您有對話的空間,但我確實不喜歡這種創作形式.有人可以一直在這個位置上怡然自得,可是我做不到....
呵呵呵

freud0718 wrote:
你所說的「消費弱勢族...(恕刪)


你說得很有意思,但不太明白你所謂的「定義」,
你田調經驗「我沒有多餘的心力再去應付這些」我覺得好像思考到什麼了,
但又不太明白
希望有時間可以多透露些嗎?我覺得跟主題滿有關聯。

既然是探討,就一定有人持反意見,這樣我們才會「思考」。
如果大家都順著某人的想法,也不是件好是啊!
如果今天 不過是走在路上看到一個衣衫襤褸的人在撿破爛
就把它拍下來 PO給眾網友看
並且獲得好評 這就是消費

如果今天 長期的關注他們 甚至投入他們的生活
這件事情你做不到 你就沒資格說他是消費
別人做到了 他明明可以去拍一些小花朵 去公園拍小孩子
約MD去旅館拍照做愛
但是他偏偏找困難的事情做 找無酬勞的事情做

你 就是做不到........

事情就這樣簡單而已



最好搞清楚的事情是 這些攝影家做這些事的理由
無關酬勞 無關別人有無讚許
離開自己舒適的生活圈 隨便就是投入好幾個月 甚至以年來當單位

若這樣都被定義為"消費"...
哇,那這個消費也太吃力不討好.....

攝影是中性的,
你可以不認同別人的攝影畫面內容過於負面,
但是千萬不要以為自己喜好的那一套就是攝影的全部
美,怎麼定義?!
攝影,又豈是一兩張照片的好看程度所能評價!?
各位板友都很有探討,甚至不斷自我質疑中求進的精神;
我覺得有些觀念標準不需在一個點上過度執著苛刻,人生在世的領悟,常只是從一個牢籠換到另一個牢籠...

fdjkgh580 wrote:
買單眼當初跟大家一樣...(恕刪)


很犀利的說法,不過,我喜歡 XDDD
佩服樓主肯把實話說出來的勇氣,台灣攝影圈似乎只有女人、風景這兩種主題,跟國外那種各式各樣的風格一比較,真的是很狹義,也很差勁

偏偏一些攝影玩家又很容易自 high,一些人稍微比新手還會拍一點、鏡頭、機身,後製能力好一些,就自己在自己 fb 當起山大王,貼幾張圖之後,被不懂得人大師大師的叫,老實說,看得真的很煩、噁心

我也一直不懂的是,台灣攝影圈再怎麼玩,永遠只有女人跟風景、女人跟風景,女人跟風景,無窮迴圈 ....
但都沒有人出來仗義直言這個現象,但或許,有人說出真相,又被人砲到天荒地老,秉持自掃門前雪的心態,就又懶得講了,反正,或許也沒人在意不是嗎 ?
這是我的個人定義.

未徵得同意與之交媾:強姦

在取得同意的基礎下,以互惠的前提與之交媾:嫖

攝影師與被攝者的互動,常常讓我想到心理師與個案的關系.認識,關懷,瞭解,溝通,治療.最終的目的是治療.用同樣的公式套用在攝影下同樣可行,畢竟最終仍舊要按下快門.但是,攝影是藝術,不是科學,用類似的規範去涵括本身就是作繭自縛的行為,卻不乏為一個從側面了解並且建構的機會.

心理師與個案晤談,在挖出個案深層心靈傷痛過程中,也建立了穩固的諮商關系.有時候也容易產生所為個案的移情作用,個案將某種心底的理想形像套用在心理師身上,甚至愛上自己的心理師.有些心理師甚至善用這項心理上的優勢,試圖對個案進行更深層的治療.雖然這是無奈下的平衡,卻也是完全的不對等.心理師避免與個案做朋友,避免在個案身上投注過多的感情.

我們反觀攝影,無形間也強化了攝影者做為一個"旁觀者"的角色.或許因為攝影者與被攝者間的關係從未如同心理師與個案一般的深刻,也無從發展出這個領域的倫理學.大致上而言,攝影師在與被攝者不相互干擾的前提下與之交往,按下快門.

然而,關心,不代表為他們付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我曾經和一個疑似受到家暴,並以自殘方式吸引長輩目光的女孩晤談.我們很難想像一個外貌還算清秀的女孩,在愛美的年紀會捨的把自己傷害到這地步.到最後我的選擇是轉介,但我知道自己只是把燙手山芋丟給別人.縱使我一直因為沒能再為他多做一些深感後悔,但是實際上的情況是:我也無能為力.

這是一個我心理狀態激烈化的一個起點.蘇珊大嬸口中旁觀"他人的痛苦",在我身上成了"旁觀他人的"痛苦.為自己的無能懊惱,也為自己的軟弱灰心.如同我說過的,有些人可以怡然自得,可是我做不到,因為我憎惡這樣虛偽的自己.

心理師一輩子不可能只接一個個案,攝影師一輩子也不可能只拍一個族群,一個家庭,一個人.更現實的理由,一方面出自於為社會奉獻的熱誠,另一方面是:他們需要這份工作.電影"勇士們"片尾的攝影師拍攝傷亡士兵的快門聲,比鞭在屍體上的劈啦聲更加刺耳.在同樣的情境下我是按不下快門的,沒有人希望自己在慘死的情況下任意被拍攝.

然後,攝影師拍拍衣服上的灰塵,收拾一下攝影裝備,前往下一個"重要"事件的發生地點繼續拍攝.

張雍這一路的攝影方式是這幾十年歐陸攝影的流行手法,以系列化的展覽與攝影集揭露自己的關懷主題,然後和三五文青好友一起聚在藝廊,手上拿著一杯紅酒,一面眉頭深鎖地討論著這個正在崩壞的世界.

田調方法重要的奠基者李維斯陀因為自己"憂鬱的熱帶"榮獲法國科學院的院士,而他書裡面的原始部落,至今仍舊與髒亂與感染病為伍.有人說"消費"一詞過於激烈,但無疑是一樁非常划算的國際貿易.


freud0718 wrote:
你所說的「消費弱勢族...(恕刪)
呵呵呵
fdjkgh580 wrote:
嗯,有很多地方是重疊...(恕刪)


「非攝影學院派的攝影人,卻很懶得蒐羅世界各地的攝影藝術。」

這有什特別,或奇怪的嗎?

那麼多藝術領域,繪畫、彫塑等,那一個領域沒這現象?
攝影又非獨有這現象
亦非近期才出現這現象
更非學院派的人才有這現象
也非台灣獨有這現象

那你對這普遍的現象,是奇怪什麼?

還是你要解救、糾正這個再普遍不過的現象?

你眼中「懶」的人,就是普通的攝影人。我可能連攝影人都稱不上!
努力的人,就可能,也僅止於是可能,是出類拔萃的攝影人

任一行業、藝術領域,出類拔萃的人都是極少數,不是嗎?
作個普通的攝影人,有什不對嗎?
普通的攝影人,占絕大多數,有什奇怪的嗎?

==========================

我不懂的是
這麼簡單的話題,你又發個私訊給我,是什麼用意。
dgg wrote:
「非攝影學院派的攝影...(恕刪)


不好意思,所有談論都在上面的討論串可以追溯。

回文並勾選發私人訊息回復,只要我沒忘記對其他回復版友也都如此喔!



freud0718 wrote:
這是我的個人定義.未...(恕刪)


你提到很多東西,對我來說也滿深入的而且滿有幫助,不過恐怕短時間無法吸收,
夜了明日要上班,有時間再回來版上。

fdjkgh580 wrote:
這是前不久攝影師張雍...(恕刪)

感謝樓主分享好文章, 馬上訂了《雙數》,但《蒸發》和《波西米亞六年》兩本好像已絕版. (想起來了, 蒸發家裡已有.)

書明天就到, 看完想再分享給有興趣的網友(PM告訴我就好)...

沒有很仔細的看大家的觀點, 但樓上的這句話不錯: > 人生在世的領悟,常只是從一個牢籠換到另一個牢籠...

所以, 拍甚麼, 怎麼拍都沒關係, 只要有"自覺"就好. 也盡量避免口中說是拍自己"心中的風景", 實際上卻是拍"別人的風景", 拍"理想化的風景"(idealized images); 拍己所見, 也常常變成拍人所見, 或其實是拍自己"想"見的. 關鍵在於"自覺". 有所拍有所不拍...

我們真的對攝影有興趣嗎? 分享一句某攝影家講的話:

"You are not a photographer because you are interested in photography. Photography is a tool for expressing a passion in something else.”--David Hurn/Magnum

A passion in something else...
樓主
我懂你的意思
不過我覺得你放棄了當初的初終
轉而走向你口中所謂的"大師""攝影師"學習時
其實你也是從另一個地方 再從零開始罷了

如果攝影真如你所說的這麼高尚
那...那些被你所謂的大師拍攝過的邊緣人們
生活 有好一點嗎?
或是最終如同其他朋友所說
幾個朋友 開個攝影展 拿著紅酒站在作品前
談論著這世界的不是....這世界的病態...

看了四頁下來
我覺得你和一些其他朋友們的言論
似乎有種
拍攝台灣最常見的主題"女MD"或是"風景"
是一種低俗 不入流 太平凡之類的行為
然後拍一些社會邊緣的人
其實也只是想從這平凡中走一條比較少人走的路罷了...

試想
如果每個玩攝影的人
到最後都像你一樣
覺得應該去拍社會邊緣的人...
結果人家在悲傷 在落淚時
你為了你的照片張力
快門聲不斷時

這... 個人覺得很殘忍....也很冷血...

就算你跟那個人再熟 或是取得對方同意 或是感受對方生活後才拍照
你 還是沒有幫助到那個人....

所以我才會問當初接觸攝影的初終
我只是因為跟老婆去逛花博時
拍不了廣角的花景感覺到遺憾
才加入玩單眼的行列
當然我拍照也是喜歡分享給大家
當大家覺得我拍的照片很美的時候 我也很開心
因為我確實的紀錄下當初的美給日後回憶(我不後製)

SO~ 拍照後 給別人誇獎
我覺得很正常 很好 很ok

現在回過頭來...
樓主要走的這條路
如果你真的走了

請問 你攝影的目的??
會分享給大家嗎? 或是拍完以後留著自己醒思?
如果你會分享給大家然後結果呢?
或許一樣也只是博得幾個讚 頂多討論一下
話題就結束了...
對於你所攝影的主體 還是沒有什麼具體的幫助...

SO~
其實我是覺得你所提倡的
不過是攝影的一個種類罷了
風景、人像、人文、生態等等很多種不同的攝影主題中的其中一種
喜歡的就去拍
也別限制別人去拍自己想拍的

PS.我覺得你說入攝影幾年,如果現在的想法與當實的想法一樣,都還在追逐
淺景深、低雜訊、拍風景、拍女人叫沒長進。
感覺很像在說大部分的人不長進....

拍自己喜歡的 沒有什麼不對
攝影
就是把自己內心所看到的所想的表現出來
我內心是開心的 喜悅的
就會去找對應的主題來拍攝....
這 是我的論點

至於其他什麼"論攝影"這種東西
我是不會去接受的

因為 攝影 是藝術 不是科學
藝術 是主觀 不是客觀標準 他不會有個標準 也不應該有標準....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