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

誠心發問 關於『底片味』??


Wesley Hsu wrote:
我是覺得負片底片好像...(恕刪)


真是每次都有不同的驚喜~~!!
重要公告:我不是懶猴家族,也不是天才家族的成員之分身!

Hightemplar wrote:
底片, 拿起來聞一下, 會有一種味道(藥水味)...(恕刪)

好久沒用底片了..
記得 Konica 的清潔劑藥水味, Kodak的乳香味..
ก็็็็็็็็็็็็็็็็็็็็กิิิิิิิิิิิิิิิิิิิิก้้้้้้้้้้้้้้้้้้้้
底片的表現方式和數位不同(不比顏色)
底片輪廓該清楚的地方清楚,該模糊的地方自然的模糊,也就是自然的發散.
而數位的表現幾乎連該模糊的地方都清楚,除非用大光圈(比底片拍攝手法還要大)的方式才會模糊.有點像是刻意的糊..
除了色調外

或許有些人指的是篇幅

因為大部分人所接觸的底片都是 135的負片

接觸的數位機都是APS-c 或是小DC

科技始終來自於惰性
底片味~~~
很抽象
而且數位相機很難模仿的來
底片那種獨特的空間感(不是淺景深那種空間感)
實在讓人詫異的優秀
或許是數位跟類比的差異吧

leein123 wrote:
除了色調外或許有些人...(恕刪)


但在網路上看縮圖....

用哪種片幅的機器拍攝 應該看不太出來吧~~!

重要公告:我不是懶猴家族,也不是天才家族的成員之分身!

littleq wrote:
很同意這位大大的說法...(恕刪)


不怎麼樣囉,就快門繼續按...
在下僅會煩惱iso不足的這個問題
如果您真的擔心不同的色溫造成的影響
那您可能還得準備不同的色溫濾鏡
不同尺寸可能還得再來一片...

如果您想更換不同的底片
那建議您準備一只抽片器來抽片頭(135系統)

當然,如果您拍的是中片幅
就看您的系統有沒有使用片匣
有的話,多準備幾只片匣
在不同的光源環境下,更換不同的片匣即可
當然,別忘記把豆腐刀插回去
若是忘記插導致底片曝掉,在下可就造孽了
底片機拍起來真的跟數位看的出不同

那是一種感覺我也說不上來

我底片拍的少跟版上專家比起來算是幼稚園程度

我也只有一台老爸的CANON QL17 老機子,因為測光表有已經老化所以都只能全手動

我就用晴天16法則參考摸者下去拍

至今也只拍過2,3卷

樓主您看看是否跟數位機拍起來有所不同?

您參考看看囉

差在那我也說不上來


台北/ Steve Lee
其實我是猜大家都照樣繼續拍

我記得在某書看到某國外攝影師,他原本也是底片派的,後來慢慢改用數位機
因為色溫只要調一調就可以上是原因之一

不過前面前備貼的照片,底片的色溫不準仍然蠻有味道的
數位的絕對沒那麼有特色

虛像 wrote:

不怎麼樣囉,就快門繼續按...
在下僅會煩惱iso不足的這個問題
如果您真的擔心不同的色溫造成的影響
那您可能還得準備不同的色溫濾鏡
不同尺寸可能還得再來一片...

如果您想更換不同的底片
那建議您準備一只抽片器來抽片頭(135系統)

當然,如果您拍的是中片幅
就看您的系統有沒有使用片匣
有的話,多準備幾只片匣
在不同的光源環境下,更換不同的片匣即可
當然,別忘記把豆腐刀插回去
若是忘記插導致底片曝掉,在下可就造孽了...(恕刪)
我的 Flickr http://www.flickr.com/photos/odinq/ 目前很冷清
為了十五個字,這是就是負片底片拍出來的

蠢材最愛胡說八盜 wrote:
非常感謝大大的解說~...(恕刪)
  • 5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