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achc wrote:
算術要加強!
50×1.5=75......不是 85...(恕刪)
可以請您不要只會叫別人加強嗎? APS-C不是只有Nikon一家, 自己也加強一下吧.
Sigma家的APS-C 1.7X crop factor換算下來等效視角正好是85mm不是?
^^A 請多多指教~
可以這樣理解﹕小片幅的畫面只是全片幅(FF)的裁剪,在全片幅上用50mm鏡頭,安全快門就是1/50秒,之後若把相片不斷的裁剪成(APS-C、4/3系統、2/3”DC、1/2”DC…..)的大小,安全快門也不會改變!
也就是說,實際焦距50mm鏡頭的手抖幅度,在FF、APS-C、CX、4/3、2/3吋……的感光元件下都是一樣的。
所以50mm鏡頭的手抖幅度不會因片幅的大小而改變。
有些人會說,被裁剪後的數碼相片像素少了很多看不出手振的影響,但小片幅上(如4/3系統)的像素高很多,會放大了手振的影響。
那麼,我們用以下的觀念來看﹕
35mm的底片(film,菲林)單鏡反光相機,用50mm鏡頭,安全快門是1/50秒(這是一般來說全片幅的標準答案)。底片(film,菲林)的感光材料密度更高(以物理的 分子 計算)理論上可以無限投射放大和裁剪,一樣也會放大了手振的影響,可是手持50mm鏡頭的安全快門快仍是1/50秒這個參考值。
所以片幅大小和像素密度不會影響安全快門的計算。
若以我個人來說用沒防抖構造的鏡頭(VR或IS...)下,最慢1/30秒的安全快門便是我的極限。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