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外行問題] 為什麼直拍一定要翻轉機身呢?

如果修改CCD或CMOS只是為了直式或橫式構圖的話
說實在的真的沒有什麼賣點
但是增加的成本確會削弱相機的競爭力
把簡單的事情搞的複雜非明智之舉
理由就著麼簡單...
以人工翻轉機身,似乎比機身上設置按鈕來調整片幅水平角度快。目前僅有少數相機以截取中央垂直構圖片幅的方式,使不翻轉機身就有垂直片幅,但仍有2個問題無法克服:1.無法使用所有畫素,解析度較小,2.在特殊角度的構圖上仍需傾斜機身。

樓主的創意還是很棒的,在下想到一個方式解決以上問題,但以DSLR為限:

1. 將感光元件作在鏡頭上,除對焦環、變焦環外,多出一環可轉動調整水平角度,有刻度方便回正,同時考慮遮光罩連動轉動
2. 五稜鏡可能無法連動,故可能需採LV取景

上述方案仍有成本過高的疑慮,僅供參考囉~
我覺得只要從軟體著手就好了

現在相機不都有個性相框的功能嗎?

這個只要在拍攝前,lcd上顯示可視範圍,圓的、方的、長的

選好再拍,軟體自動裁切

現在的相機隨便都千萬畫素,切一下也不會少太多畫素

Rumors

雖然是謠言, 但Canon可能聽到您的聲音了.
如果我懶得裁圖的話
Canon也得開始生產正方形的螢幕了!!
我還蠻喜歡這問題的
其實現在的片幅應該是從底片時期延伸過來的
而底片為什麼不做正方形,而是做成36X24(3:2)的方式
我想一方面除了機械問題(這我不確定有什麼樣的問題)
我想會不會也跟美感有關
因為不只是照片,其實絕大多數的畫作,尤其是古典時期的畫作
都會約略遵循黃金比例(1:0.618)
而3:2=1:0.667便是接近這樣的比例
理論上,這樣的結構會讓視覺上感到穩定而舒適
所以正方形的比例並非『視覺作品』的最佳比例
而若不用正方形當做作品原始比例,那麼做正方形的底片或感光元件
似乎就成了一個非常浪費的選擇

以樓主所提感光元件的問題而言,若你使用方形元件,然後視狀況做橫式裁切或直式裁切
都有30%以上的元件耗置不用
反而是選擇用長方形感光元件,然後旋轉使用(無論是元件旋轉或手持旋轉)是最具經濟效益的選擇
只是如前面諸位所述,元件旋轉牽涉了額外機構與成本的問題
因此若絕大部分的消費者並不視手持旋轉為困擾
則廠商增加這個額外成本並不符合其獲利原則,而我們便會持續看到手持旋轉為主流
頂多就是在專業機種上面直接內建手把,以符合專業使用者的頻繁使用需求

另外關於黃金比例,我自己有點好奇是否與人的垂直與水平視角不同有關連,因此我做了個簡單的測驗
我的測驗方式很簡單,就是值是牆上一點,以我的兩手同時垂直或水平擺動尋求視覺邊緣
然後記錄這個視覺邊緣的長度
我發現這個水平與垂直的比例似乎接近黃金比例
是我的錯覺嗎?
Google一下,找不到相關的說法
printemps1 wrote:
這個問題超級無聊,你...(恕刪)


「附」議+1!(歹勢!KEY太快!修正後!)正方形還管他直拍、橫拍!
但為啥一定要長方形?有人提到說是黃金比例,
但大家看看所有的螢幕、電視,哪有正方形的?
SagittaPan wrote:
覆議!正方形還管他直...(恕刪)

覆議?還是附議?差很多喔XD
把簡單的事情搞的複雜,不要畫蛇添足好不好.
翻轉機身有何不方便呢?
直拍翻轉機身已是最簡單的方式, 最多可以設計增加一快門按鈕在直拍時使用.
如果是單眼有垂直把手可用,非常方便
與其做成正方形
不如做成個圓形

鏡頭鏡片不是都圓的嗎?
成像在感光元件應該也是圓的吧...(我推測的,有錯請前輩指正)
這樣機身再來個切換鈕看要擷取什麼比例都可任選
如此一來也不會浪費"鏡頭"的成像範圍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