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邊推薦這個東東,還蠻好用的.LumiQuest Quik Bounce獨特設計的開口,可讓閃光80%向天花板反射,其中20%的光線直接反射到被攝體上以提供補光與更為平均的照明裡面有它使用的詳細解說點我
郭大爛 wrote:我接的case大...(恕刪) 想不到連我經常跟親友大推的大爛兄都給我建議真的是受寵若驚太榮幸了可惜的是當天只有我一個人會去拍一些有在玩攝影的朋友一聽到婚攝都當場變成 "風景'" 派的了哈哈~~~大概朋友都跟我一樣年紀大耐不住操了吧所以當天就沒辦法有人肉腳架我會儘量拍有機會的話再請各位指教囉感謝
>>一些有在玩攝影的朋友一聽到婚攝>>都當場變成 "風景'" 派的了哈哈哈這理由真的很逗趣啊!我看了樓主的回應從您說"問題不在高,在天花板顏色"就知道您一定在閃燈方面也是很內行的我只是就自己的經驗提供點說法與圖片(結果看起來像變相的廣告)請您不要介意因為如同其他網友指出確實在那種場合下好像離機閃真的是唯一能兼顧"動態紀錄"與"審美要求"的方法了...請您別介意如您所說使用人肉腳架太累了...我跟助理也是仗著還有體力在跑位若您的朋友沒有特別要求您就以最輕鬆的方式去拍就可以了不然依照那場地的狀況其實您的朋友不論說甚麼都該找個婚攝的
郭大爛出機費用比較高 因為有助理啊。離閃需要第二個人來幫忙。 。因為以前職業關係 都是一人作業完成高天花板 或者天花板顏色 反射面不平 無法挑燈直打吧。吸收一點現場光好了。不然搞一個閃登L架直打,也可以,陰影比較少。新人敬酒時,比較近,可以拿出反光板,或自行製作閃光板,打跳燈。甚至不要打閃燈也可。有朋友拍照都不用閃燈。個人經驗,結婚場合,快門很少高於100 甚至50以下,光圈4左右,無論是長鏡頭、廣角。室內結婚場合光線變化不大,用m模式拍,很夠用。iso就看場地明暗了,一般原則400以上。這些都是原則。樓主的場地,典禮開始前,試拍幾張應該就知道如何調整了。當然兩個人以上,就更棒了。帶棚燈去架,也行。
郭大爛 wrote:其實您的朋友不論說甚麼都該找個婚攝的 對啊從半年前我就一直推說不要拍了連 "雙魚的海邊" 網址都寄過去了可是我這個朋友就是很衝硬是不找婚攝然後跟我一直嚕最後還是沒辦法總不能讓當天婚攝開天窗所以還是答應了我也想睡到11點然後好好去吃頓飯+看表演啊~~所以總之闊別2年後終於還是要來去拍婚禮了jamesonwu wrote:郭大爛出機費用比較高...(恕刪) 嗯、謝謝您的建議非常受用主要是因為不想直打所以才有這個問題產生的關於係數設定的部份很受用謝謝
Lucifinilx wrote:不知您是用RAW檔拍嗎?因為類似這樣的深色+不規則挑高屋頂,在婚宴場合蠻常遇到的,ex彭園的前衛幻廳或南方莊園的亞維農廳....都比這個更高更不規則(亞維農廳的天花板是弧型的穿插魚骨狀木片,前衛夢幻廳的天花板更是黑色,有一段還佈有軌道),感覺上應該都比這個廳更麻煩 小弟在傳說中的亞維農廳拍的 (D3+28~200旅遊鏡)拉高 ISO 直接上吧!在這種恐怖的地方拍照除非像其他大大帶個二位助理,不然還是吃現場光......
去年六月也在典華大直店拍過一場婚宴;基於以前拍過無數大飯店的經驗---早知天花板一定是偏高;也一定會有吊燈色板等多種顏色的干擾.所以打定主意一開始就用manfroto閃燈架掛雙燈拍.閃燈上則套上lumiguest反光板跳柔光---那回基本上主要場面都有帶到;但我深覺不足處---是lumiguest的柔光光效仍不夠好;二是早料到業主必然會要求散席時須一一與貴賓合照---這數量鉅大須多保留一些電池餘裕---所以是全程以iso600進行;照片的粒子與質感就未免稍打折扣.且由於只帶了兩個相機電池,怕沒電,節制了許多拍較具層次感之現場光照的機會;也屬一憾.拍婚禮,我覺得有兩大關鍵點:一若打閃光光線,必須想法將之轉柔;套肥皂盒、柔光罩或碗公,效果只屬差強人意;我試過用超大的自製柔光盒打雙燈,利用其feathering光效柔效是最好,可惜太笨重,用在這宛如大仗般的場合實有不便.二吃現場光的動態快寫---譬如迎親前後的家居特寫/梳妝的畫面/親屬間的互動/嫁衣的呈現等等,若以現場光來抓拍當屬最佳.但拍婚攝的難處,就是一人須顧全場----有時為確實能不漏失緊要畫面,只好捨小取大----這就是婚攝最好能有主副手各分配任務的絕大好處.又,hanslove如不介意我去義務當個副拍手,也許可去幫你分擔些任務----用意無他,只是想彌補上回未全盤發揮功力的小憾....當然這須看h兄方便與否而業主也不介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