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工研院 開發液態鏡頭 顯微廣角一鏡到底

sean_537 wrote:
廣角到顯微一鏡到底,



都說記者亂亂寫了...

電視新聞我有看...影片一看就知道是對焦而不是變焦..

所謂顯微..就是超近拍..大概把整個物體貼上去都可以對到焦..
純粹不爽自由時報~
基本上他們家的新聞我都會自動忽略

每次看Yahoo新聞
錯字最多,最常看到沒營養的就是NOW NEWS跟自由


~小弟不是在講政治文喔~別砲我
陳小白₪ wrote:
鏡頭在潮濕的環境下能...(恕刪)


你去照一下胃鏡就會知道怎麼運作了..........
實在很好奇一件事情


台灣研究生有這麼常把國外發過的稿子拿來當自己的研究成果重新發嗎???

重複發稿有版權問題是其一,發別人的研究成果而無創新之處也不太可能被接受是其二



台灣很自由,當然允許不一樣的聲音,但是這樣損台灣研究生會不會太毒了點~~
這東東還能發新聞喔??

8百年前飛利浦和法國就已經在做了.. ( 8百年好像太扯了... 我只想強調做很久了.. )

electrowetting也不是什麼新技術了..

電壓 , 重力 , 可重現性... 一大堆問題..

老師..恩...恩...就... 恩...

學術單位可以挑一些沒人做過的再給經費嗎??

OlaOla wrote:
實在很好奇一件事情台...(恕刪)


沒錯,我也對前面的板友說的台灣的研究生都用國外的論文的這個論點很感冒。
真不知那位仁兄是那來的資訊可以佐證他這句話!!

小弟在學術界七年多,從來沒聽過有這回事,我們發表論文只有有任何一句話是引用的,都要備註reference,真不知那來的這種情況?!
如果真有這種情況,那國內學者投上的那些著名國際期刊、會議不也就是笑話嗎??
這不是清華大學小百科葉所長的研究成果嗎?怎麼扯到公園院去了
公園院做的應該是壓電致動的變焦模組吧?!
看到這液態透鏡玩意我擔心的是耗電和壽命,不會只能活三個月吧?
還有入塵怎麼清潔啊?
tacojohn wrote:
沒錯,我也對前面的板...(恕刪)


不知發言的人發表論文的有幾個,重頭到尾創新的的確不容易,但將原有技術改進或者變成更能實際運用(包括成本,製造)也是一種研究,人類不就再將原有的理論一直發展改進中進步的嗎?但另一種想法,人也是在被不斷被批評和刺激中更進步~~~廢話了,但不管怎樣,能將好的東西發展成適合的成本和製造流程,讓一班的人都可以使用,那樂觀其成~~
做過就不能再做??
把別人的缺點改進,這就是研發!!
如果別人的技術都不能使用,這就不是科技了。
光和影的世界 wrote:
做過就不能再做??把...(恕刪)


基本上是這樣沒錯..

但是大多下場是不會比人家好...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