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拍人要拍的美,就是要淺景深、就是要日系風、鏡頭就是要大才夠利
可是從「美女攝影師×愛自拍」(http://www.moko.cc/jolie/)中我才發現
為什麼景深一定要淺?如果背景不錯,多帶些景不是也很好?
為什麼風格一定要日系?一片白白的朦朧就是真的美?
為什麼一定要大鏡頭?便宜的好東西就不能拍出美美的照片?
從作者的眼中我發現一件事,真正的好的作品,「色調」才是重點
常有人說,攝影是一種減法的藝術
這時我卻覺得,色調是一種語言
從一張相片的色調中,可以很輕易且充分的「講」出作者想要表達的是什麼
從前,我還蠻「不屑」後製的
會拿來後製,通常都是拍的有缺陷先天不足的照片
但怪的是,隔了一陣子再看看自己的作品
通常「最有感覺」的卻往往是透過後製的作品
看看自己的照片,算算自己拍、自認上的了檯面的大概也有一千多張了
拍到現在,我一直覺的我拍的東西好像還少了些什麼,但是卻又說不上來
前陣子灰心、對自己的無法突破而感到失望
不時覺得,令我受困的是不是手邊的窮人大三元
在看了jolie的作品後我才發現
原來我在執著於光圈大小、快門速度的同時
我也把靈魂置於器材的窠臼而忘了當初玩攝影的初衷
太著重於技巧的結果下,反而拍出了很多「沒有靈魂」的作品
通常是因為出遊伴隨著拍照、幾乎從未為了拍照而拍照
在短暫而急促的旅途中很少能在當下就把相機充分的調好、攝影的環境找好、並從照片立即的把我想表達的表達出來
所做的,不外乎是「淺景深」、「低角度」、「人帶淡景」「補償加0.6」之類的東西
相機色調的部份,多交由調控檔負責
而環境與主體色調的協調性,反而卻不是那麼的在意了
降龍也只有18掌,難怪怎麼拍都一樣
如果當時的色調不好或搭配不易,我又何需苦苦的去排斥後製?
ROW檔的調整OK、PS的調整也不賴!
直出與後製沒有誰輕誰重、誰對誰錯的問題
因為:
一張照片可以是一句話、一種感覺、一段想法的投射
在此原則下,怎麼做都是對的,不是嗎?
~~~
A:奇怪,寫這麼多干這本書屁事
chenchijin:不知道阿,寫下這些,就算是讀後感囉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