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數位時代-照片從機身直出就是無後製!?

現在的無後製,
大多都是在說明沒有用電腦透過影像軟體再來加以處理,
現在用滿多人拍RAW,也提供使用者更大的空間去慢慢微調參數在輸出,
如果要用影像分變實力,可能還要看是拍JPG(機身能後製的能力有限),
還是RAW檔輸出了(一張圖可以慢慢調)!

至於相機的參數調整,個人覺得就像你在挑底片的特性一樣,
有飽和的,有的綠色會比較飽和之類的!
有新貨就要與大家分享..這是01的精神! http://www.wretch.cc/album/pokielin
底片的選擇也是一種後製啊!

還有一種叫「腦內後製」...
適用於自己拍的、我兒子拍的、我朋友拍的、我親友拍的!
網路發言嘛... 多是隨便說說!別太認真..
dougmichelle2001 wrote:
聽過一個比喻女人化妝...(恕刪)


很貼切的比喻!

早些年數位單眼還是高不可攀,數位暗房還算是專業技巧的時候. 網路上的大大就會拿很多所謂的無後製照來欺騙新手. 很多人上網看照片分享是為了購入器材時的參考,但是某些指標性人物為了炫耀器材或展示自己的功力就會將照片加味精,然後說"只縮圖無後製"(以前連加銳化都不敢說). 你就會發現他的器材好棒,技術好好. 真是騙校,縮圖後能這麼利,皮膚都快變橡皮人了,反轉片都不知用幾次了.

如果是作品分享後製無話說, 但是連器材測試都要搞後製那真是沒意義(套用機身內建風格不算). 一堆"毒照"如果只用機身風格檔然後jpg直出至少會躺掉一半. 不過要叫那些人改正真的很難,所以你就會發現你買的器材和他的好像是不同星球的東西....

現在什麼時代了,後製絕對是很正常的事,重點是"合成".


如果有機會的話,你可以去參考機械視覺在用的工業用攝影機。
這類的相機是絕對無後製,不過出來的影像可以拿來計算出尺寸,判斷產品缺陷,拿來精密定位,可是~~影像的顏色,你也是絕對不愛。
Herman老師 wrote:
我也不知道,曾幾何時,無後製/直出變成了"反後製,臭屁跟自我感覺良好"的代名詞了。...(恕刪)


同意..我有個朋友就是這樣..即使拿了全幅.還是堅持只拍JPG..
然後四處跟人說他只拍JPG直出無後製..決不拍raw..
對那些拍RAW檔的..態度表示極為不屑
自我感覺真的超好的...

其實..大家心裡都知道...他不會用軟體XD

Herman老師 wrote:
我也不知道,曾幾何時,無後製/直出變成了"反後製,臭屁跟自我感覺良好"的代名詞了。(恕刪)


講真的,我也不知道
有些人的心態可能是這樣
不過也是有想提供給給新手(懶惰鬼)看的,所以都會標上無後製
小弟剛好是屬於比較懶的
不過有時候色溫跑掉,還是要後製一下啦
wingman wrote:
我對後製的定義,在於按下快門後的動作,謂之後製

在按下快門前,包括光腺的排佈,模特兒與場景的選擇,照片調控的設定,通通歸類於前製囉~^_*...(恕刪)



那按下快門的同時

數位機器所給予的"調配"算什麼?

前製還是後製?

玩過純手工針孔嗎?

至少手工針孔的快門對我來說都不算是純前製

因為就算是針孔

都有太多的變數



攝影算是一種藝術也是技術

硬要分前後製~有太多的個人定義~硬要分~都只是狹隘的個人觀感而已

PS~玩過手工針孔與自己洗底片的人留
同張照片用PS多圖層處理算不算是「合成」?
只要是要爭名次的,什麼規定都會讓人有話說。
定嚴點給人罵管太多,設鬆點就說是不公。
如果不是比賽,自己爽就好。
風調雨順 國泰民安
雖然說一堆人講 有沒有後製 其實不重要

但當要比較誰拍的照片比較好

想法大多都會變

甚至成為評斷一張照片好壞的標準
inben2 wrote:
底片的選擇也是一種後製啊!...(恕刪)


沒錯!!!!
而且不只如此

以前自己沖底的年代

連藥水都可以改變成像

底片曝光的時間也可以改變成像

甚至也可以在底片上做修改來改變成像



只能說~~沒玩過底片~~沒玩過針孔的現代人

硬要拿數位機器的直不直出來分野有無後製
真的很無聊!!!!!

攝影也是藝術也是創作

然~~藝術的呈現不是只有寫實派或是印象派


玩自己愛玩的鳥~創作自己的藝術與攝影
不管你只是紀錄還是創作

過程只是為了呈現結果
只有結果是不是你自己預期的~才是創作的重點!!


玩自己的鳥吧~~~管他誰誰誰說什麼?又堅持什麼!!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