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的目的應該是用鏡頭和照片紀錄與傳達拍攝者的意念,就如同畫家用畫筆完成作品的過程是一樣的。
既然如此,一個畫面到底能有多少內容和意念可以被傳達和表現當然是看作者的各種生活經驗和美學概念,也許樓主沒有詳述太深入的內容,所以導致有的人覺得又是老生常談。
攝影的特殊之處在於一張照片太容易而且太快速被拍攝完成,有時候快得連拍的人都來不及思考,久而久之思考的成分就越來越低,再者就是拍攝者太專注於讓照片曝光完美,而來不及關注影像內涵到底表達了多少。而樓主也算苦口婆心提醒大家可以從美學概念,生活經驗,多欣賞別的作品來增加作品內涵,並無不妥。
我真的不太懂沒看內容只挑錯字,覺得不知所云又要人家尊重他的人回文是想要表達什麼?
文人相輕或說藝術是主觀的都沒錯,但是藝術另一面就是雅量與包容,然後樂於與人分享。
除了精進自己的攝影技巧外,多欣賞多思考才能看到更多跳脫成見的新風景不是嗎?
曾經在某論譠看到一位台灣攝影師的作品,融合水墨、舞蹈,真是另人印象深刻,可惜後在忘了在那,一直找不到。那大概目前我唯一能懂攝影藝術作品,國外的我就很難懂。
攝影這條路,很多種走法,有人精通器材,有人精通技術,有人精通人物寫真,有人精通生活照……,沒有對錯,也沒有一定要走那個方向,這就是攝影迷人的地方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