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為啥要出恆定大光圈??

dgg wrote:
2470應該可做到1.4恒定光圈,也許也可作到1.4~2.0非恒定
但你我都買不起...(恕刪)


夭壽喔~買得起我也不買....
2470要是做到f/1.4
光圈全開時的畫質會爆鬆....

三倍變焦不是做不到比2.8更大的光圈
但就算做出來...那個畫質究竟有沒有人敢把光圈開大?
marcowuu wrote:
夭壽喔~買得起我也不...(恕刪)

其實還有就是有沒有人舉的起來

大光圈恆定變焦鏡可以做出來…但那個重量可能和600砲有得比…

24-70是隨拍的焦段…總不會有人喜歡連隨拍都上腳架吧
請各位讀者們支持"無視無理取鬧者"運動~簡單的說就是別去理會惡意回文的言論讓它們自動的消失!還給版面
換到廠商的角度想
開發出"變焦鏡"的目的
也只是數支"定焦鏡"的替代品
給人圖個方便罷了~

一支變焦能涵蓋三四支定焦的焦段
省掉多少空間?

畫值又沒定焦好
光圈又小一兩級
為什麼要用?
當然是因為懶....

如果要追超大光圈
對成像有一定的要求
上定焦就解決了!
把鏡頭那個光圈撥桿一直綁在最大光圈,

這樣不知道能不能測試。

回家試試。..XDDD..
藍調月光城:http://Bluemooning.com
先說...小豬弟不是專業的,除了拍照外,理論是大外行~
seva0419 wrote:
其實被封印的並不是在W端
變焦鏡頭的光圈雖然是從W端到T端由小變大沒錯
但是實際設計上能夠得到最大光圈的焦段並不是在W端
而是在W端到T端之間的某一點

小豬弟曾經好奇而去爬文過,發現學理的東西非常的深,尤其是物理要相當好的人讀起來比較輕鬆
從此以後對於攝影中『光學』的東西敬畏三分
所以樓主文一發,我第一個想法是:「這問題看起來簡單,但是完全沒辦法簡單想,樓主把事情想簡單了」
基本上相機事由機身和鏡頭組成,機身當然是屬於數位原理的東西,比較好解釋(尤其在台灣這種科技發達的國家)
但是光學的東西,數百年來都是一們艱深的課題
所以鏡頭絕對不是拿『數字』來討論...幾個數字中間在光學原理上的差異相當大大
舉幾個常被問到的例子:
1. 85mm F1.8 和85mm F1.4才差0.4,怎麼價錢差了一倍多!?
2. 17-35mm F2.8 和 18-55mm F3.5-5.6 ,後面那個倍率比較高阿,怎麼價錢差了十倍?
3. 為什麼小黑分那麼多代?阿不都是80-200mm(70-200mm)F2.8

其實三個問題都可以用一個既簡單又深奧的方式回答:
「鏡組的構成概念和架構完全不一樣」
夠簡單吧!但是哪裡不一樣?這就是價差好幾萬的知識結晶了
鏡頭的構成絕對不只有考慮焦段倍率、光圈大小,還有鏡片構成、像差修正、重量、折射率、畫質損耗.....etc.

所以樓主提的,為什麼可以做得到200mm 2.8,或70mm F2.8,那為和不能往前減?
以我個人很淺薄又白話的方式來解釋,我通常會解釋:
光圈越大越值錢,越大越有技術上的困難
越大鏡身會越龐大沈重,做得出來不見得划算,且做得出來不見得人會買。
再不行...這太複雜了~~ 你不會懂得~~

我回這個文感覺沒什麼價值,只是建議~如果樓主真的有興趣,小豬弟當時查找的方式是從google和大學物理開始
先搞懂物理原理、光學原理,再來才是研究鏡身結構,鏡片構成原理(就是鏡頭都會畫一個剖面圖那個)
別忘了還要了解非球面鏡、ED鏡片、鍍膜等等對鏡片特性以及光的影響在哪裡喔!
(小豬弟在光學那塊就放棄了
阿如果放棄,蠻建議像我一樣,找一個既簡單又深奧的回答就好了

p.s. 樓主問這個問題,讓小豬弟想起剛踏入攝影的時候問了一個天真的問題:
「請問會有可能出18-200 F2.8 的鏡頭嗎?」
那時某網友回答說:技術上ok阿,可是你會扛一個天文望遠鏡去拍照嗎
只能說...小豬弟把光學想簡單了~
專有名詞只是嚇人用的!令人感動的畫面和用語,才是最真實的
研發難, 投資大, 成本重, 風險高
對用家實用性不高, 對公司利益不明確等都可能是考慮因素

如果 24-70 變 f1.4-2.8 但價錢加兩或三倍, 重量和體積變成和小白一樣...

我寧願要 24-70 f2.8 IS....



看了這麼多回文~~小弟還是不確定~~到底"現有的"恆定光圈變焦鏡 他在每個焦段的最大光圈 是因為種種考量而被封印限制住了~~還是其光學構造 設計出來 就是這麼剛好在各焦段的最大光圈都一樣??
地球上有種獨特的生物,唯一會追著錢跑的動物~
肉明 wrote:
看了這麼多回文~~小...(恕刪)

其實沒有所謂封印不封印的問題
F2.8是設計上讓各焦段的光圈大小都是這麼大
(也許會有一點點微小的差異 但是應該都會遠小於一個等級)
至於會什麼要選F2.8?
我試試看這樣解釋會不會簡單一點:
光圈大小每增加一級 (例如F2.8 => F2.0)
代表孔徑大小增大了一倍
也代表了鏡頭的口徑"至少"增加一倍
這樣是不是可以想像為什麼現在看得到的恆定光圈幾乎都是F2.8了呢?

當然這個敘述就鏡頭設計的觀點來說其實很不嚴格
不過應該比較好理解...
肉明 wrote:
看了這麼多回文~~小弟還是不確定~~到底"現有的"恆定光圈變焦鏡 他在每個焦段的最大光圈 是因為種種考量而被封印限制住了~~還是其光學構造 設計出來 就是這麼剛好在各焦段的最大光圈都一樣??

其實答案很明顯阿,您提的兩種都有囉
因為有太多考量(您提的第一點),所以目前變焦以F2.8的光圈倍率技術最為純熟,成本最恰當,鏡組大小最適中,重量最恰好,因此較多以這個光圈做恆定的標準(您提的第二點)
定焦鏡的話就看各廠商的功力而定,所以有只能到1.8的,也有可以到1.2的
當然恆定變焦除了2.8外,Canon也極力發展小三元恆定光圈的鏡頭(N家的怨念~~)
所以您提到的兩種考量都有啦,這種東西不是非A及B的問題囉~
專有名詞只是嚇人用的!令人感動的畫面和用語,才是最真實的
= = 真的一堆文不對題

這是物理極限的問題了 = =


恆定光圈的鏡頭有個重要的元件就是"移動式的光圈葉"

恆定光圈的變焦鏡在望遠端時即為最大光圈時的最佳成相

而在往廣角端變焦時,這光圈葉其實是會跟著變焦環而做前後移動修正的

修正的就是多餘的光

什麼是多餘的光 就是鏡組最優成相光徑以外的光徑。

就是說"並不是每一片鏡片都是全曲率鏡面的成相都是最優成相光徑"

簡單的就是說 62mm的鏡口 只有最外端會到達100%的最優成相光徑 越往裡面的鏡組會漸次減少所需口徑

(那裡面的什麼要做這麼大片?ANS:除了鏡組施作方便,大鏡面也有較易檢校的曲率基線。)

而這些最優成相光徑以外的光徑,會因為一些鏡間反射漫射造成光學品質下降

諸如成相鬆散的一切原因,所以才會移動光圈葉去遮蔽掉這些不必要的光徑

所以光圈恆定

要更大不是不可能 大概就是27-70 然後都77mm的口徑這樣 = = 很重很貴很沒市場
Intel Pentium MMX 200MHZ ASUS TX97-E NEC 32MB EDO RAM*2 Winfast S280V2 2MB Q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