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底片要達到完整的呈現是困難的不能太差的底片,不能太差的鏡頭,好的店家,好的沖洗方式,頂級的轉數位系統數位則是每一張都可以輕鬆達到最佳化的效果,通常只差在電腦螢幕的好與不好所以我們通常螢幕看到的底片是要飽和度沒飽和,要寬容度沒寬容度,要細節沒細節的另外我也相信空間感與底片數位沒有關係
v5340 wrote:D80+T124 這...(恕刪) 基本上如果構圖得宜..表現出前中後景的大小差別..前面的綿羊比中景綿羊大更比後面涼亭大..效果很容易達成..這張就是很好的範例..花有大小朵..綿羊和涼亭有固定的比例..不可能有大小亭吧!這種透視感..你硬是要說壓花感..那我就囧了..我從高中用FM2到現在..我發覺底片和數位不太能比較..底片洗成相紙呈現..若是底掃後..不能看..數位電腦檔案呈現..若是洗相紙..顏色也變調..怎麼比呢?..比過去不能比..比未來..我覺得底片進步空間沒了..數位進步空間很大..
YenKevin wrote:基本上如果構圖得宜....(恕刪) 用體積來分辨遠近感當然可以,那是藉由對物體大小的認知記憶構成的遠近感但是色階上沒有明顯的深度差異,遠方的草跟近距離的草階調差異不大,因此像是壓在同一個面上這個說法當然是排除透視感這個因素,我不會認為透視感=空間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