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種攝影手法叫Dolly Zoom,這是先計算過人物位置跟攝影機速度之後,移動攝影機的同時變焦,攝影機逐漸拉遠的同時將廣角端變焦至望遠端,或是攝影機拉近的同時將鏡頭的望遠端變焦至廣角端,過程中人物的大小一直不變,但是可以從背景的變化感覺到焦段在不停變化。http://www.youtube.com/results?search_type=&search_query=Dolly+zoom&aq=f上Youtube搜尋一下就有很多例子了,看過這種範例你就可以知道廣角跟望遠在處理同樣大小的物體的時候的差異。雖然說前面已經有照片的完美範例,但是我相信影片的演繹應該會更一目了然
假設拍攝條件一:相機與被攝者距離10米,被攝者背後1公里為台北101大樓,使用20mm鏡頭。被攝者及101大樓距離相機的比例為 1:101 (10米:1010米)拍攝條件二:比照條件一,相機再後退90米,與被攝者距離變成100米,被攝者背後1公里為台北101大樓,使用200mm鏡頭。被攝者及101大樓距離相機的比例為 1:11 (100米:1100米)拍攝條件三:比照條件一,相機再後退90米,與被攝者距離變成100米,被攝者背後1公里為台北101大樓,使用21.8mm鏡頭。被攝者及101大樓距離相機的比例為 1:11 (100米:1100米)若以條件一為比較基準,條件二的被攝者距離變成10倍,但鏡頭焦長也變成10倍,所以被攝者大小不變。101大樓距離變成1.09倍,鏡頭焦長變成10倍,101大樓會放大9.17倍。被攝者及101大樓距離相機的比例從 1:101 變成 1:11。所以照片看起來會是被攝者不變,但101大樓變成很大,且101大樓看起來和被攝者變近了。條件三的被攝者距離變成10倍,但鏡頭焦長變成1.09倍,所以被攝者大小變成約只有十分之一。101大樓距離變成1.09倍,鏡頭焦長也變成1.09倍,101大樓大小不變。被攝者及101大樓距離相機的比例從 1:101 變成 1:11。所以照片看起來會是101大樓不變,但被攝者變成很小,且看起來變成很靠近101大樓。
Luke Hsu wrote:呵,沒反啦。假設畫面...(恕刪) 他指的反了是指壓縮感應該是長焦鏡頭能把遠近不同的東西拍成非常靠近有一種壓縮兩個目標的距離空間那種感覺稱之為壓縮感,因為把空間"壓縮"了而廣角則是會少了壓縮感,所以目標的距離會看起來差很遠而產生空間非常宏偉的感覺不知我有沒有說錯
.stick. wrote:廣角能展現氣勢原因小...(恕刪) 一般而言廣角鏡頭其他特色1.景深較淺(焦段短)2.口徑較大(似乎目的是改善邊角畫質)第一點好像有些問題1. 景深深淺, 如果在相同的焦長,相同的光圈,相等的對焦距離, 理論上景深是一樣的, 跟用標準鏡, 廣角鏡沒有關係. 如果單純拿廣角鏡跟標準鏡, 望遠鏡頭比, 廣角鏡的景深是比較深, 不是比較淺. 主要是因為廣角鏡的焦距較短的關係2. 口徑大, 另外一部分是解決邊角失光的問題附帶一題, 以前翻看一些攝影書籍時, 看到的一句話{你覺得夠近了嗎?再往前走一兩步看看!!}這句話個人覺得是應用廣角鏡時很好的指導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