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

視丘的考題 : 從同一張 35mm 的底片放大兩張照片。一張為 5X7 吋,一張為 16X20 吋。此時兩張照片上的景深???

dgg wrote:
我不同意

景深,是鏡頭的事

放大
是另一個故事
不能混為一談


+1

小弟也是覺得,景深與〔鏡頭焦距〕,〔光圈〕及〔被攝物距離〕有關
鏡頭焦距越大(mm值越大),景深越淺
光圈越大(f值越小),景深越淺
被攝物距離越近,景深越淺


以模糊圈的觀念,來分析景深,與一般的認知並不相符,小弟甚至覺得不合時宜,
因為牽扯進影像的輸出尺寸,不太合理,也太複雜了......


〔影像的輸出尺寸〕所造成的模糊圈大小,關係到影像原圖的原始畫素尺寸,及所用鏡頭的銳利度等因素,與景深混在一起討論,實在是與一般認知的景深不太相干....

以下是小弟對於照片放大及縮小後,所造成結果的看法:

同一張照片,縮小後,感覺照片整體變得清晰,一般的認知是,因為縮圖後,畫素變少,所以照片內細節的對比變明顯,但是更進一步的細節表現不出來;

這種情況,小弟比較常聽到的說法是:〔照片縮圖後,會變得比較清晰,但是細節變少〕。
恕小弟見識淺薄,小弟還沒有聽說過:〔照片縮圖後,景深變深〕。

同一張照片,放大到超過原始畫素尺寸,例如,在1600*1200點的螢幕上,全螢幕顯示160*120點的照片,放大顯示後,照片整體會變糢糊,因為原始照片並沒有如此多的細節。

這種情況,小弟比較常聽到的說法是:〔照片放大超過原始畫素尺寸,會變得很糢糊,沒有細節〕。
小弟還沒有聽說過:〔照片放大超過原始畫素尺寸,景深變淺〕。


討論以下問題:

==================================================================
如果二張同樣構圖,同樣鏡頭焦段的照片,一張F2.8,用5X7的照片輸出,另一張F5.6,用16X20的照片輸出,
請問那一張景深比較淺?
==================================================================
這個問題,如果用模糊圈的觀念來想,可能要算一堆公式,才能解答,
但是,如果只看〔鏡頭焦距〕,〔光圈〕及〔被攝物距離〕,很明顯就是F2.8的照片,景深較淺,也合乎一般人的認知。

冼鏡光老師不知道在不在?小弟想聽聽您的見解....
這跟縮圖無濫鏡是一樣的意思嗎!?

不過還是不懂這和景深有什麼關係,同一張底片景深不是固定的嗎?
如果因為觀看影像的大小而使得"感覺"上,景深不同,這個小弟倒是可以認同。
很多人號稱看很多、拍很多、理解很多,講的頭頭是道,問題
景深的定義在哪裡?
景深的定義是什麼?
您真的理解了嗎?

如果理解,這題,就很簡單了
敗家真是無底洞阿~
馬克蘇 wrote:
很多人號稱看很多、拍...(恕刪)


馬兄
是否就解釋一下原因
否則
我們這些半調子的人
就弄不懂了

先謝了
假設在某個觀賞距離下
人眼會把直徑1mm以下的圓看成銳利的點
現在有個直徑10mm的圓
當然看的人會把它當成一顆圓球

但如果把這張圖縮小20倍
觀賞距離又不變的情況下
現在這個圓球 看來應該會變成一個銳利的點了

在上面的例子裡
本來的圓球(景深外糊掉的影像) 因為縮圖就變成點(景深內銳利的影像)
也就是模糊圓(景深)被縮圖所影響的一個例子

可以參考一篇文章: 請用GOOGLE查詢 "徠卡 模糊圓"
cedric8tpe wrote:
當在此適當距離時,“所看到"的景深,又和 4x6 差不多了。...(恕刪)

那這個題目就點問題了,他並沒有指定看的距離
只說白賊七是最會白賊的代表人物,就被刪文了...所以管理員認為正宗最會白賊的人是?...
關於景深的詳細討論,Erwin Puts有另一份更詳細的解說,請見http://www.imx.nl/photo/technique/technique/technique/page44.html

的Depth of field項。

簡單來說,討論景深問題最後必須連結到人眼的能力,理由是:人眼所連結的大腦認知能夠辨認出物體,才會說『那是銳利的、可辨別的』(也可以說,在人有近視不戴眼鏡情況下,看東西都是糊的,對他而言就沒有景深可言:因為他辨別不出來),當放大倍率變高時,觀看距離不變,圖像上所有點都被放大,人將逐漸無法分辨圖形。日常經驗裡,電腦螢幕上看圖檔,進行影像處理時放大圖檔,在觀看距離不變下,放大倍率越高,最後眼睛會逐漸認不出原來圖形。

小弟並不是專業人士...
只是綜合的上面各位大大的論點...
提出一些看法...
如有錯誤或不適的地方請指正...

1.其實當這張相片被拍下來的時候.其"景深"(清晰的成相範圍)就已經固定了

2.透過放大可以使"焦內"(清晰的成相範圍)與"焦外"(模糊的成相範圍)之間的過渡地帶更容易的分辨出來
"模糊圈的放大"

3.在假設經過無限放大的情形之下(或是有台具有無限放大不需插點的機器之下)其模糊圈的最大範圍是可以訂出的,
"某點絕對的清晰比較於某點的'相對'模糊"

4.假設以不同的距離但相同的視角觀看(我要指的是兩張照片對觀看者看起來一樣大) 5X7 吋與16X20 吋的"景深"
對觀看者而言是一樣的

5.所以我覺得這題的答案是1.相同
因為其"景深"是固定的了.透過放大僅能觀測其模糊圈的大小而非加深或縮小其原本之景深...

6.例證:在一張沒有模糊圈的照片中(如對焦於無線遠處之星空.所有被攝物均於景深內)無論如何的放大均無法使之
更清晰或更模糊



打完怎麼忽然有種回到大學寫申論題的感覺呀....


煙是這是世上最害人的東西... 所以我要把他抽光光...
『模糊圈』就是正解

光圈、鏡頭焦距、被攝體距離固然會影響景深,但這不是景深形成的原因

景深的形成是成立在『人眼』對於點的辨識率之上
在光學上,影像真正清晰的地方只有在合焦的焦平面之上
在理論上,這個焦平面是無限的薄

可是為什麼人會感受到景深存在?
因為人的『眼力』有極限,一旦一個黑點小於一定程度,人眼將無法分辨大小
所以離焦平面越遠的影像就越模糊,超過一定程度的距離之後,人眼可以辨識之後
就形成了景深外的散景

回到題目,相同的底片代表來源相同
大尺寸的照片會將原本在景深邊緣內的影像變成在景深之外(原本就快模糊了,放大之後就真的糊了)
反之,小尺寸的照片會使原本在景深邊緣外的影像變成在景深之內

所以,大照片的景深『相對』會比較淺

又回到一開始,如果有一個眼睛突變的人,他的眼睛辨識率遠高於一般人
那麼,這個人去看同尺寸同影像的照片,這個突變的人所感受到的景深會比一般人還淺
dgg wrote:
視丘的考題?我來問問...(恕刪)

阿寶不會說的,他會要你去翻黑皮書
一切盡在不言中
內行人就知道我在說什麼
  • 2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