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fjohnny wrote:
太陽的顏色會轉變成紅色、橘色、黃色、白色。
進而影響天空的顏色...(恕刪)
是那個天才告訴你太陽會變色?
還有色溫和太陽完全無關,色溫的定義“熱黑體輻射體與光源的色彩相匹配時的開爾文溫度就是那個光源的色溫” 。
根據NASA的量測太陽的表面溫度約是5778度K,而陽光的光譜與來自6000K的黑體非常相似,以下引用維基百科全文
維基百科:色溫
wikipedia wrote:
色溫是可見光在攝影、錄象、出版等領域具有重要應用的特徵.。光源的色溫是通過對比它的色彩和理論的熱黑體輻射體來確定的。熱黑體輻射體與光源的色彩相匹配時的開爾文溫度就是那個光源的色溫, 它直接和普朗克黑體輻射定律相聯繫。
因為這是種跟別的光源比較時相逆的標準,黑體輻射體的色溫等於它表面的開爾文溫度, 使用了以19世紀英國物理學家威廉 湯姆遜, 1st Baron 開爾文的名字命名的溫標。(標註:除了黑體輻射體以外,不能將「色溫」的概念直接引用自光源的「溫度」) 白熾燈就非常接近於一個黑體輻射體。 然後,不少其他光源,諸如熒光燈,並不按照黑體的放射曲線輻射能量,所以其經常和相關色溫 (CCT)聯繫在一起,這是找到光源的感知色溫跟黑體最相近的方式。因為白熾燈並不需要這種處理,白熾燈的CCT其實相當簡單,就是它那未經調整的開氏溫標值,像加熱的黑體輻射體那樣。
根據太陽在天空移動的位置,太陽的顏色會轉變成紅色、橘色、黃色、白色。在一天中,太陽光顏色的改變主要是大氣層的反射作用造成的,更通俗的話:是光線被改變了,跟黑體輻射無關。
就算當太陽僅僅比水平線高一點,我們還是可以通過估計它的視色溫(視色溫會根據大氣情況改變)而計算出它的有效溫度。因此,就算太陽看起來是紅的,並且此時視色溫為2500K,通過簡單的計算我們就可以證實它實際上的有效溫度大約是5770K。
天空的藍色不是因為黑體輻射,而是由於大氣瑞利散射會將陽光「打散」,藍光比紅光更容易被大氣干擾,這個現象跟黑體的特性無關。
要抄也要全文照抄,不要抄一半自己又解釋一半
太陽永遠只有一種顏色和色溫,唯一會改變的只有,太陽光進入地表時經由大氣層的折射、散射、反射等效應,改變了太陽光照射在地表的顏色。
同一個時間,在不同的經緯度也有不同的太陽光顏色,和太陽有關嗎? 很抱歉真的無關,有關的是大氣現象。
想了解色溫,還是從有權威的老師或是書籍來攝取比較好,網路上的言論充斥著各種謬論。
cafjohnny wrote:
小的則是會將紅色歸類為冷色調
因為如果要決定顏色的冷暖溫度
是不是應該要依照發明色溫表的Kelvin
還是依照個人感覺決定
如果你這篇是要討論你的感覺,或是其他人的感覺,那結論就是『爽就好了』
我喝湯覺得燙,你要來回一下說一點也不燙嗎?然後我又說真的很燙,你又說真的不燙?
這種無意義的討論個人感覺的討論和辯證,還是少一點好,你自己爽就好了,不必上來取暖或是求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