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Flickr攝影師系列:人像攝影師拉圖(Giancarlo Rado)

oopalmoo wrote:
謝謝分享,圖片給人的...(恕刪)


對啊, 外國人拍人好像多是這樣的, 活生生就是 "肖像" 的感覺. 反而他們的風景卻多走非寫實派的,
和台灣的風氣有點相反~

拍人拍得好的台灣一定也很多. 只是我個人才學疏淺尚未接觸到哩.

另外會喜歡這位拉圖拍的, 很大原因也是在他用中片幅大相機,
記得上次01也提到的一部日本電影,
看到攝影師搬著頗重的相機, 慢慢對焦, 指引大家, 再按下快門,
那種互動和那種溫和的拍照態度, 著實讓小弟喜歡. ^^
(這是純個人想像啦)
FB:facebook.com/photographyeye
weechia wrote:
在flickr上我也...(恕刪)
good job . Thanks for your shared... I lkie it .
Facebook-[汐止暗光鳥自行車隊]粉絲團
確實是很棒的分享,雖然中片幅底片機表現出來的色階細膩感令人讚嘆,但各行業的紀錄式攝影也頗有味道
當然啊,因為他用哈蘇...

sphenoid wrote:
一個有趣的觀察
視線都擺在腰部上緣(若對方是立姿),比一般人像角度來得低些
不同角度看世界,感覺自然不同 ;)
便宜車 昂貴車 只要能騎 都是好車! Ride for Fun! 單車樂騎運動銳意開催中!
weechia wrote:
在flickr上我也...(恕刪)


好文助推!!!

M01就是太少這種文,老是在吵器材,真是

好文一帖~~助推~很有味道的照片~~ 感謝樓主的分享! 真的受益良多!
http://cmleetw.blogspot.com http://peacemu.wordpress.com/
我現在對攝影的感覺會比較像遊戲
覺得太嚴肅去做美學的探討,壓力會太大
(雖然遊戲說也是美學理論之1)
學生時代還在唸書時,影像論是必修的課程
幾本經典的書如羅蘭巴特的(明室攝影札記)
班雅明(迎向靈光銷逝的年代)等等都是必讀的書
以前也是以嚴肅的眼光探討照片的每一個細節
不過久了還是會明白,有時感動不需要那麼多的理論
作學問及拍作品之間的關係就是那麼的曖昧不明
畢竟作品會不會感動你,你喜不喜歡都在你看的第一眼時就決定了
也感謝版主的分享,這是能感動我的作品
幼虫 wrote:
我現在對攝影的感覺會...(恕刪)


哲學性或美學性的思索, 是"創造出新視野"的前提, 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的.
攝影除了曝光技術外, 很受限於鏡頭前的真實世界, 所以要突破它的美學就不只像音樂或繪畫那樣能徹底顛覆,
反而只能在觀看的方式中尋求突破, 而觀看的方式又深深受到主流文化的約制, 沒有哲學性思索是很難突破的.
FB:facebook.com/photographyeye
"在構圖上,拉圖會找明顯的垂直線穩定畫面。...."
這個真是重點,攝影的構圖於角度真是決定一張成功照片的重要因素。

這些照片看起來都相當的舒服,畫面重點相當明顯,真是好照片,
要多學的地方還真多,謝謝分享好文 !
方方正正的6X6
構圖又是另一個世界
這樣的濃度和色階
真的不容易做到
就算是底片拍完 掃描
數位過程調的不好也不一定有這味道
看完讓人想搞台中片幅.....

前幾年去義大利自助旅行(全靠火車和一雙腿...)
歷史文化 各種元素參雜
南義 北義 中部
每換一個省就像到了另一個國家
各有各的味道
古羅馬血統 輪廓都很深
每個人的臉上看起來都有故事
是個很好發揮的國家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