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關於何謂算是「後製」?

真是懷念以前底片的日子,沒有功夫還真不敢亂按快門~
門檻還是高一點好,不然阿貓阿狗的都來破壞專業~
後製就後製,真是想太多~"~
許大生 wrote:
抱歉 我是個單眼新手...(恕刪)


我想所謂的後製
是經過電腦處理的吧!
例如:用電腦裁切、調色、調白平衡、轉檔

不過後製exif可以看的出來吧!

不過有個重點,就是經過電腦
沒經過電腦,不算後製

以上小弟的拙見

底片我也常看到有人動手腳
不過沒人說"後製"
他們用暗房技巧來處理相片
不過他們是說那個是"技術"不是"後製"
t8842353 wrote:
我想所謂的後製是經過...(恕刪)


暗房不叫後製?那還真不知道什麼才是後製......

經過電腦處理才是後製?CANON的DSLR可以灌類似DOS的作業系統,還可以跑遊戲,算不算電腦?還是灌M$ Windows的才叫電腦?甚至連印表機都可以調彩度、亮度、對比、銳利度,甚至還可以柔焦....,那用印表機算不算後製?

別搞笑了
敗家真是無底洞阿~
Willien Chen wrote:
......底片的選擇也是一種後製......因為不同底片有不同的發色.....(恕刪)
這個…硬要算的話好像應該算「前製」?
沒用過暗房的人可能不了解暗房本來就是後製
電腦才調色條白平衡在暗房都能做到,而且這就是暗房最主要做的事情,你不准暗房做這些事情的話還真不知道要著麼洗照片出來 =_=
尤其是底片是固定色溫的,一般都是在暗房在調回來,現在鮮少人會使用色溫濾鏡去拍攝
馬克蘇 wrote:
…限制「後製」,說穿了真的只是限制「製」到什麼程度而已
+1。

討論「後製」的定義實在沒有多大意義,反正我們就是可以對照片做那麼多事,某個動作是否屬於後製,只是名義不同罷了。

「後製」的定義大概只有在認定作品參賽資格的時候有意義。這個也沒什麼好討論的,主辦單位說了算。
camera1206 wrote:
真是懷念以前底片的日...(恕刪)


一定得玩底片才能玩出專業嗎=.=a
阿貓阿狗指的是那些玩數位的人嗎??
可是我喜歡的攝影師, 都是用數位機身拍的耶
有些也不見得碰過底片
拍的會輸玩底片出身的嗎

其實我個人內心深處是蠻討厭底片派的
也不是說玩底片的人都不好
只是那類人有時會不自覺給人一種自傲的態度
好像玩底片才叫正統攝影, 玩底片的人才是真正有技術的
玩數位的人都只是靠後製在玩弄攝影的真諦和專業
甚麼只有36張, 所以才會珍惜按下快門的瞬間
那不也是一種藉口??
真的要好好拍, 跟拿甚麼有啥關係?? 都是人自己內心在作怪

我覺得攝影本身就已經是完全藝術的東西了
真的要說是用來記錄當下的真實
那我覺得底片跟數位都不及格
只有自己的眼睛最真實
其他, 都只是透過光圈快門表現出自己想拍下來的效果而以
https://jin.tw
選擇鏡頭、機身
設定機身參數、挑選底片、使用濾鏡
這些算是前製

後製則是
各式修圖軟體所作的任何調整
傳統暗防的各種技巧
一般來講數位暗房能搞的,傳統暗房都能搞

不過我還是覺得打從光線一進到鏡頭之後就算後製了


那些攝影比賽
應該依照比賽題材來明確限制後製的範圍
不應該單單簡單幾個字就帶過
Jinwei wrote:
一定得玩底片才能玩出...(恕刪)


小弟本身也有在拍底片
拍底片真的沒啥了不起
除非你是拍45拍810...
那我就真的覺得很了不起

135、120.....特別是有測光、有自動化的
算了吧
還不都一樣

-
底片也好、數位也好、人眼也好
其實一切一切都得經過電子的轉譯
Willien Chen wrote:
小弟的另一個想法......底片的選擇也是一種後製...........(恕刪)


傳統機身+底片=數位機身+CCD(CMOS),
所以選擇底片,就相當於是選擇數位機身的感應器,選擇感應器的過程,應為個人偏好,而不算後製.

數位機身內建調參數的功能,可讓使用者進行幾十種Profile 或是 Mode的更動,這是電腦處理的部份,
而非感應器本身的功能 .

我想使用者介入更改或套用機身Profile的過程,這比較像是後製.就像把底片掃進電腦,用軟體調曲線一樣,
差別是底片檔,需在電腦上調,或是在放相時調整,而數位檔,則是在機身上直接處理掉.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