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請問一般DC與單眼DC的差異.

哎呀~
我的重點是在於普羅大眾、報章雜誌、社群網站.......並不常見『單眼DC』這一詞彙。
若是要發問尋答、高談闊論盡量要用一些常用的字。



我前兩篇的發文就是要點出這個繆誤。
(但似乎寫得太隱晦了--沒人看懂
☑發問者發誓會在問題排除後回版上回報,否則連續三天大便都不順暢。
其實 SLR 的中譯名, 目前的確有些不妥. 不過到是可以先放下爭議, 來小小上一段歷史課外加說文解字.

對岸照英文字面翻譯 Single Lens Reflex 單鏡反射式相機, 簡稱單反相機.

台灣翻成單眼相機卻是有其歷史原因的, 早年相機有一型是 Twin Lens Reflex Camera (TLR camera), http://zh.wikipedia.org/wiki/双反相机 (大陸譯名)
http://www.486word.com/new_page_313.htm (486 的 TLR雙眼相機, 台灣譯名)
可是看網頁照片, 祿萊rolleiflex 明明就是兩個鏡頭, 為什麼不叫 [雙鏡頭相機] 或是 [雙鏡相機] !?

http://www.wretch.cc/blog/VOFAN/3661658 (隨行記趣:村田蓮爾先生的雞絲們)
R-D1是一台數位旁軸相機, (旁軸又稱雙眼相機、RF相機,原文是Ranger Finder Camera), 不同於單眼相機,它採用一個歷史悠久、只能手動對焦的鏡頭系統, 以萊卡(Leica M)、福倫達(Voigtlander Cosina)、蔡斯(Zeiss Ikon) 為其鏡頭廠商代表;這個系統的特色是小巧精緻的鏡頭,優秀的光學品質,復古的造型。 但是相對於現在單眼系統的方便,旁軸系統現在已是小眾的小眾,其中使用R-D1者顯然是更小眾,也因此村田先生和我都非常驚喜。

以上這兩個網頁都用了 [雙眼相機] 來指稱光學不同軸相機 (也就是取景的光軸和拍攝的光軸不重疊, 所見近似於所拍得景物) 而與 [雙眼相機] 相對的名詞 [單眼相機] 想當然爾, 自然是用來指稱光學同軸相機 (也就是取景的光軸和拍攝的光軸都是利用相同的一顆鏡頭, 所見即所拍得景物).

TLR 相機稱為 [雙眼相機] 是因為有兩隻鏡頭, [眼] 大概是指 [鏡頭], 也可能是對焦時大家都用雙眼來看著大型磨砂玻璃屏進行對焦.
RF 相機稱為 [雙眼相機] 是因為聯動測距儀要左右兩眼同時使用. 不過它的標配只有一個鏡頭. 當換上望遠或是廣角鏡時, 聯動測距儀的涵蓋範圍將不再和底片拍攝的涵蓋範圍近似, 因此要加外掛
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Leica_M8_img_0742.jpg

SLR 相機稱為 [單眼相機] 是因為使用單一鏡頭進行觀測與拍攝, 單用一眼構圖對焦

老實講, Twin Lens Reflex Camera (TLR Camera) 這樣的英文原名其實只抓住了外型特徵的皮毛, 其實沒抓住相機裡頭光學機構的設計精隨 (觀測軸平行於拍攝軸). 不過考慮當時歷史時空以及技術背景, 當時創造出這樣的名稱倒也無可厚非. 只是隨著技術的演進, 這樣的名稱在類似技術( SLR camera, RF camera)的陪襯之下顯得有些隔靴搔癢, 文不對題.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機不在貴要拍才行
同理可知 Single Lens Reflex Camera (SLR Camera) 這樣的英文原名其實也只是抓住了外型特徵的皮毛, 其實沒抓住相機裡頭光學機構的設計理念 (觀測軸等於拍攝軸).

再舉一個古董例子,
Fuji FinePix 2800 zoom (http://www.dcresource.com/reviews/fuji/finepix2800-review/) 這台相機雖然不能換鏡頭 (ZLR) 但是沒有平行的光學觀景窗, 它只有 EVF 與 LCD 兩種取景方式. 嚴格由光學設計概念來區分的話, 它和 Micro 4/3 的區別只差在 <沒有可拆換式鏡頭>

Fuji FinePix 4700 zoom (http://www.dcresource.com/reviews/fuji/finepix4700-review/) 這台相機雖然不能換鏡頭 (ZLR) 但是它有平行的光學觀景窗, 它有 OVF (有視差)與 LCD (無視差)兩種取景方式.

如果凡事都要 [必也正名乎] 日子會很難過的. 更糟糕的後果是: 每出現一種新科技, 就得回去把相關的舊科技 [正名].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機不在貴要拍才行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