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圈調整在 1.4 , 光圈最大,轉動往 2.8 ..3.6 ..4.5..8..16..光圈就越來越小, 轉到32時光圈最小

如圖,當光圈大的時候(F1.4 ,2.8),入光量變大, 但是景深變窄, 焦距能調整讓影像清楚的範圍變窄, 如果對焦時,被攝物體的焦距沒有調在景深的範圍內,超出景深的範圍, 投影後的影像,就無法剛好落在底片或 CCD 上,而會落(成像)在底片的前後, 影像也就模糊 .
但是光圈小的時候(F8,16,32) , 景深很寬, 焦距不論調在物體的前方,或後方, 只要在景深的範圍之內, 被攝物都會剛好投影在底片上成像. 也就是說 ,光圈夠小, 就算焦距是調在建築物上,因為景深寬,鳥也會清楚.
因此, 要照出建築物清楚 , 鳥模糊 ,那 光圈要夠大,調光圈 F1.4 ,2.8 讓景深很窄. 這應該用 M ,手動模式,或光圈優先模式, 固定光圈為1.4 , 讓相機自己去調整快門速度. 或測光後, 調整到適當的快門速度.
然後把焦距對焦在 建築物 上 . 那 建築物就會清楚 , 鳥在景深之外,影像就模糊
反過來, 焦距調在 鳥身 上 . 那鳥 就會清楚 , 建築物在景深外, 影像就模糊.
很多拍美女照片的,都是這樣 , 讓背景糢糊,好凸顯出女主角.
如果光圈 F32 , 鳥和建築物都會清楚 , 在大合照時就是調這樣,讓不管站在前方或後方的人,臉都會清楚成像.
光圈變小,入光量變少,可能曝光不足,快門就只好放慢(曝光時間增長), 或提高CCD 感光度.或是換一只好一點的大光圈鏡頭.
Got 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