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35位瑪格蘭攝影師給年輕攝影師的忠告

希望會有幫助,歡迎指正分享
----------------------------------

2008年11月15日

穿一雙好鞋:給新一代攝影師的忠告

Abbas

1.你是何時對攝影感到有興趣?
從出生開始
2.你給新一代攝影師的忠告?
買一雙好的步行鞋然後….愛上攝影

#以下問題省略

Alec Soth

1.童年時,我花大部分的時間和我假想的朋友在森林裡遊玩.雖然稱不上是藝術,但卻非常的有創意.外面的世界和森林裡有些的不同,在青少年時,我感到害羞和不自在,慢慢的開始走偏(或跟不上同年紀的人)但我在10年級時,有位美術老師(Bill Hardy) 幫我開啟了那扇回到森林裡的門(“森林”應該是指作者的內心世界).我開使用室外的材料(廢物利用…隨手可得的材料)製作雕塑,並且我用攝影紀錄系我的製作過程.過了一陣子我發現尋找可以拍攝的景象的樂趣大於我製作雕塑.
2.嘗試各種東西,新聞攝影,時尚攝影,肖像,人體,任何東西.除了嘗試,你才可以知道你是那一類的攝影師(你喜歡拍攝哪以類的攝影),舉例來說,在大學時,一個暑假,我幫一個重生的靜物攝影師工作,我們一邊聽著基督教電台一邊拍攝襪子.那個暑假我學到得是,我對靜物攝影不感興趣也沒有成為重生的基督徒.另一年,我在一個郊區的報社工作,我驚訝的發現我喜歡新聞攝影.樂趣是非常重要的,你應該喜歡攝影的過程和你的主題(被攝物).如果你覺得無趣或不高興,這些會浮現在你拍攝的照片中.如果你心中深處想為小貓拍攝照片,那就為小貓拍攝照片吧.

Alex Majoli

1.我不記得我是如何對攝影產生興趣的,但我絕對記得我11歲時拍下我的第一張照片(兩個男人走在 Ravenna 碼頭),那天我父親借給我他的 Kodak Retinette相機,我對相機的操作感到著迷.
2.我會建議看很多的文學著作並盡量少看其他攝影師的作品(原文並沒有提到作品只是說少看其他攝影師),每天認真的工作,不管有沒有任務或金錢的回報, 不停的工作,有紀律的為自己工作,不是為編輯或是獎項.和不同領域的人合作,不一定要是攝影師,但是你所景仰的人. 學習的秘訣是”參與”.

Alex Webb

1.在高二時,一開我並沒有真的對攝影感到有興趣(雖然在高二之前我父親已教導我攝影的技術),當時我正在嘗試拍攝電影(拍的非常差),我找了朋友和家人當我的演員,我很快的發現我不喜歡與很多其他的人一起工作,我希望能獨自的工作.我開始在Vermont區,我學校附近的Brattleboro街上及Boston的家開始用相機拍攝,從那之後,開起了我攝影的門.
2.
拍照,因為你喜愛攝影,因為你必需攝影,因為最大的成就在於製作的過程;至於其他的成就名氣,金錢的回報是很少和短暫的.就算你有些成就了也有些時後部可避免的被忽略或只有一點收入,或兩個都同時發生.當然在這社會中有很多其他的工作可以維持生活. 對攝影有著熱誠,而不是把他當工作.

Alessandra Sanguinetti
1.
我對攝影感興趣是在我九到十歲左右,因為在我母親的書架上有著Dorothea Lange, Chim, Lartigue以及 The Family of Man, The Best of Life(1978年左右…?)還有Wisconsin Death Trip(攝影師,攝影集,文學集),放在較低的書架上. 它們非常的吸引我,我知道這些影像將跟隨著我一輩子,它們印在我的腦海裡就像鴨或鵝一出生時把看到的第一樣東西當母親那樣的記住. 例如Chims’ 所拍攝的擦鞋女孩.應該和當時的我差不多大,她在集中營裡長大,還有她畫的家;Dorothea Lange的Migrant mother; The Best of Life 這本書對我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我記得非常的清楚那時我一遍又一遍的看著Avedon拍攝Marilyn 表現不同的演員(當時我還不知道誰是Avedon 或 Marilyn).,在當時我也不懂任何政治下, 在戰地攝影中 ,McCullin的越戰照片.印在我的腦海中. 在 The Best of Life 書中我對其中一頁印象最為深刻(影像在MAGUNM的網站),第一行是一個餐廳服務生從小到大的照片,第二行是不同速度下人臉上被風吹的變化,讓看不見的成為看得見(風 or 速度),非常的奇妙,最後一行是完全的幻想和玩耍. 我想這一頁是我的第一堂攝影課.尤其當你發揮你的想像去使用相機,你可以描述一個世界,你可以塑造一個世界,可以不需要有任何的條規,就像第三行裡鳳梨是提琴是可行的. 至於 Wisconsin Death Trip.他讓我意識到死亡以及是不可逃避的,而我所面它的方法是: 拍下任何我所關心的事物所以它們不會消失,100年後的人因此可以了解我們. 就在那時我要了我的第一台相機.
2. 我想我自己也需要一些忠告….我腦海裡第一個想到的是 Bob Dylan的: 保持一個好頭以及永遠帶著一個燈泡 (我想是”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有著新的點子??”對他的歌不熟,應該有其他的意思)

Bruce Gilden
1. 在1996年,當我看到我洗出的第一張照片, 照片裡是一隻可愛的松鼠, 從此我就染上了攝影.
2. 我的忠告: 拍你所想拍的 (”拍你所想表現的”,”拍你是誰”..這裡不是很確定)

Carl De Keyzer
1. 是在 14歲時,當我洗出我第一卷底片然後在一台我叔叔的1922年的Agfa放相機和住在隔壁的朋友的技術指導和所提供的藥水下(他的叔叔是發明家-化學家,空閒時在車庫裡建造火箭)洗出我的照片.照片裡是我的狗名叫Blacky.那是一個在我人生中奇妙的經驗 .
2. 給你自己五年的時間,投入全部的精力.然後作決定看適不適合你.很多有才華的人在一開始就放棄了; 在安逸的大學生活後.這段空窗成為明日之星的第一號殺手.

續待....
Christopher Anderson

Ans1:
在記不得是9歲還是10歲的小鬼年代,在雜誌上面看到"跳躍吧,時空大叔"的相片(大誤),然後就不知為何地把相片剪下來貼在錄音帶上(所以真的是很久前的事情了)然後還有很多重要的時刻啦...(以下省略嘮叨的5000字)重點就是一開始喜歡相片是糊里糊塗,只是因為喜歡拍照,連有人靠攝影吃飯都不知道,一直到莫名其妙就成為職業攝影師了...


Ans2:
跟我一樣莫名其妙就對啦。反正呢,第一念頭不是因為想成為職業攝影師而攝影,那樣的相片會遜到自己都不想看。然後別花大錢在相機上,吉他之神也是先學會吉他,才變成神的,(雖然比我們快很多....)要喜歡攝影就對啦,相信你的心,接下來就讓它糊里糊塗吧...(迷之音: 船到橋頭自然直嘛)


p.s. Black hole looming我想應該可以翻譯成空窗期

https://www.bagusintl.com/
Carl De Keyzer
.
2.......................; 畢業後的不可預期性成為明日之星的第一號殺手
( black hole looming 翻不出來.有人可以幫忙嗎?)

----分隔

先感謝熱心 分享此篇文章的樓主 及 樂於翻譯的同好,

引用的該段,小弟在粗淺的能力下閱讀原文,思索咀嚼的翻譯是

【舒適(安逸?)的學院或大學過程後產生的極其虛幻空想,

是明日之星的第一號殺手】

註:會以此為思考翻譯方向,是因為前面提到“盡你所能的投入五年的時間,

然後才去決定是否得到了你所要的“,或許是想點出理論與實際在切合前的角力吧


謝謝指教
感謝提供與幫忙,請繼續指正與分享

-----------------------------------
Christopher Anderson

1.我第一次對攝影感到有興趣是在雜誌上看到Henri Cartier-Bresson 的 “decisive moment”(決定性的瞬間)作品(一個男性跨過水窪),那時我差不多8到9歲. 我並不知道誰拍攝了這作品也沒有聯想到攝影師的存在跟照片的關係.我單純的被這作品所吸引,我還記得我問我自己為何被這作品所吸引,但我並沒有想到真正的答案.最後我將這作品剪下來貼在我自己錄製的錄音帶外殼上,錄音帶裡都是我最喜愛的歌曲.還有一些重要的時刻,(比如說在車庫拍賣上找到Leonard Freed(另一位Magnum會員)的書).在高中畢業後,我用我暑假打工的錢買了我的地一台相機.再接下來的幾年攝影是我的興趣,我只是獨自的發展這個興趣. 我並不了解攝影師的定義也不了解什麼是新聞攝影或藝術,我只覺得拍照是件有趣的事.如果我有想過攝影是一個專業,那就像我說”我長大後要成為搖滾樂手”般的奇怪(或跟我毫無相關,想都沒想過)一直到當我是一個職業攝影師(對我來說是個巧合 ,這裡我先不談我是如合成為職業攝影師(原文說不談這無聊的故事))後我才知道有人是靠攝影來謀生的.我從沒有仔細想過我為何我拍照片或什麼才是攝影師應有的角色或我想成為怎樣的攝影師,然而一瞬間我已是一位職業的新聞攝影師. 我想當我有了10年得工作經驗後,我才會開始問我自己這些問題.
2.先忘掉成為一個攝影師所要的因素(比如說要當攝影師應該要如何如何),先當一個拍照的攝影師而那些成為攝影師的因素可能自然而然的會跟隨而來.先不要急著用攝影幫你賺錢付房租(謀生).比如說,Jimi Hendrix學吉他並不是因為他要成為一位職業的樂手,因為他熱愛音樂並且創作出美麗的作品, 然後才成為樂手. Larry Towell也是先成為眾所皆知的攝影師後才成為職業攝影師.拍你所感到興奮的照片然後這些可能會成為你的事業.但如果你先想著事業,你會拍出你所不喜歡的照片然後完全漠不關心(沒有感覺).

Chris Steele-Perkins

1.我並不是突然對攝影有所頓悟.是漸漸的產生的.一開始是興趣,我在學校的報社當攝影師,一直以來都是興趣.有時我是可以享受攝影的樂趣.直到看了一些雜誌(Creative Camera by Bill Jay, Life Magazine)和攝影作品(Bill Brandt, Ansel Adams, Richard Avedon, Cartier Bresson, and Andre Kertez)才讓我對攝影有了一些想法:你可以用攝影來說一些你的看法,你可以用你的觀點來看世界,然後用你所拍的相片經歷這個世界. (應開有更好的說法)
2.
1) 不要覺得攝影是容易的,比如寫詩,創做出有押韻的詩不難,但不見得是一首好詩.
2) 研讀攝影並看看其他人有哪些創作,從中學習,但不是模仿他所拍攝的方式(跟誰他的拍攝方式)
3) 拍你關注的是物,吸引你(感到有趣)的事物,而不是拍你覺得應該要拍的
4) 用你得方式拍攝,而不是用他們(可能是其他攝影師)覺得是對的方式拍攝
5) 接受不同的意見評論,它們將對你很有幫助,但記住保持你自己的元始觀點(中心的觀點)
6) 閱讀和理論是有幫助的,但從拍攝中是可以學最多的(動手作,實踐).不停的拍照,拍大量的照片,遇到瓶頸(原文是說因為照片感到沮喪,或許有更好的翻譯)在拍更多.磨練你的技術,然後走出世界與人互動. (原文只提到互動)

Constantine Manos
1.我開始對攝影感興趣是在我13歲參加了學校的攝影社團.
2. 嘗試不要拍事物原來的風貌(照片裡的景物跟原來的景物大致相同),當你用不同元素構圖時,嘗是表現一些我們重來沒看過的及以後再也看不到的事物.並記住,哪被抓住的瞬間將會在時間的潮流裡,使這照片成為獨一無二. 還有參加你敬仰的攝影師所開設的研討會,但記得詢問一下他是否是一位懂得教學的老師像他是一位好的攝影師一般.拍設好的照片是簡單的,拍出出色的照片是不容易的,拍出曠世巨作是幾近不可能的.

David Alan Harvey
1. “像被雷打到般”在我12歲時的某一天,然後就沒有回頭了.我非常的清楚非常的肯定.當時我住在Virginia的一個小鎮,書籍和雜誌成為我”外來的影響”.Life 和Look雜誌裡的攝影文章觸動了我, 其中Robert Frank 和 Henri Cartier-Bresson的作品給了我最大的影響(衝擊).因為我從中看到他們將平常的事物變成了好的作品,(將平常的是物變成有用的東西).我也很喜歡其他攝影師的作品,但戰地攝影需要戰爭,時尚須要模特兒,體育需要有比賽,風景需要大峽谷, 這兩位只需要一個街角,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 我對這非常有同感, 我有一個不像會發生很多事的社區(其實是常發生事情,有時用””有反話的意思,指正),我馬上喜愛上,將平凡的事變成特別的事物這個點子,而且只是用看的(觀察 ,或攝影的行為)並且單獨就可以進行. 同時在附近的圖書館中,我沉浸在法國映像派,Goya,還有Caravaggo使用的光線.光是這些就足夠讓我跳出懷疑我這輩子該做什麼的陰影(作者明確的知道攝影是他的路)
2. 你一定有什麼想要表達的,在這點上你一定要對你自己非常的誠實.想想關於歷史,政治,科學,文學,音樂,電影,和人類學.是什麼讓一個教導超過另一個教導?(這段需要幫助,不確定翻得是不是作者的意思)是什麼讓人有某種的行為模式.在今天我們都可以簡單的用手機拍出一張技術尚無誤的相片,你要成為一個作者.全部都是因為想要擁有著作者的身份.很多新一代攝影師告訴我他們成為攝影師的動機,是環遊世界,或出名.在我看來這些都是錯的動機.那些都是附帶的次要的,對於攝影師來說.有時這些動機不是有利的條件.今天的攝影師如果沒有明確的想法(點子),思考,感覺 或像文學般的作品可以提供來討論,那將會迷失在平庸的大海中(大家都可以拍出來的照片).現在攝影已是一種語言.對於任何一種語言,知道如何拼字或文法上使用正確是必要的.但對於現今新興的攝影師最重要的
是要能善用視覺的文字.不管是清楚的教導或暗喻的方式(esoteric imperitive,第二個字好像拼錯,有更好的解釋嗎).當一個詩人不是一個懂得寫作技術的作家.簡單的來說,找一個你打從心裡想做的企劃,給你自己一個你夢想別人可以給你的任務.請記得,你,只有你可以掌控你的未來.所以相信它,了解它,不斷得提起它.

續待.....
---------------
對與David這段,我感觸最大,思考最多...
cybercat wrote:
Chang Chien-chi(張乾琦),是台灣唯一一位馬格蘭攝影社會員,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名為《The Chain》的攝影畫冊,內容是在一家台灣心理醫院拍攝的組圖,反映精神病人在心理醫院的生活狀態。(恕刪)

當時也有精神科專科醫院(舊稱療養院),但龍發堂不是醫院!!

張乾琦拍攝的是當年高雄縣的龍發堂
當年台灣人普遍對精神疾病不了解,不知道嚴重的精神分裂症可以用藥物治療
家屬就給一筆錢,然後這些人就交給龍發堂,沒有任何治療,就只是物理性約束

文榮光醫師曾經撰文描述這些龍發堂的狀況
但直到張乾琦的攝影作品將這些影像直接呈現在世人面前
受到大眾與國際輿論關注
政府才開始認真介入這些嚴重精神病人的長期照顧問題

by 喜歡攝影的精神科醫師

順便英文教學
Psychiatrist: 精神科醫師
Psychiatry: 精神醫學
Psychiatric hospital: 精神科醫院
Psychologist: 心理師
psychology: 心理學
psychotherapy: 心理治療
psychoanalysis: 精神分析
侯聰慧是更早拍攝這個龍發堂主題


台灣瑪格蘭攝影師張乾琦拍這精神病人主題
中國瑪格蘭攝影師李小明也拍這精神病人主題
xdaiii wrote:
35位瑪格蘭攝影師給...(恕刪)


我喜歡這一段:
What advice would you give young photographers?
Try everything. Photojournalism、fashion、portraiture、nudes、whatever. You won『t know what kind of photographer you are until you try it.
During one summer vacation (in college) I worked for a born-again tabletop photographer. All day long we『d photograph socks and listen
to Christian radio. That summer I learned I was neither a studio photographer nor a born-again Christian. Another year I worked for a small
suburban newspaper chain and was surprised to learn that I enjoyed assignment photography. Fun is important. You should like the process
and the subject. If you are bored or unhappy with your subject it will show up in the pictures. If in your heart of hearts you want to take
pictures of kitties、take pictures of kitties。

還有這一段
What advice would you give young photographers?
I would advise to read a lot of literature and look as little as possible other photographers. Work everyday even without assignments or
money, work, work, work with discipline for yourself and not for editors or awards. And also collaborate with people not necessary photographers
but people you admire. The key word to learn is participation!
我用600D寫日記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