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Q]寬容度如何量化?

小弟之前也為了拍 RAW 優點在哪煩惱了一陣子,嘗試拍了一陣子 RAW 跟 JPG 做比較,但仍無客觀結論出來,畢竟 RAW 相當佔空間(雖然我現在還在拍 RAW),若無必要的話,堅持的結果只是自我陶醉?

假設人眼僅能辨識 8 bits 色階,假設用的普通螢幕僅能表現 8 bits 色階,那是否如 Dave3610 所說,拍 RAW 就沒有意義?(因為看不出)

但又想到一個論點,是否如 shouea 所言,假設 RAW 紀錄了 14 bits 色階資訊(雖然人眼看不出,螢幕秀不出),但透過後製調整的過程(曝光值, 飽和度),能夠選擇 14 bits 裡面要呈現哪一段的 8 bit 色階? (不知道這樣描述大家懂不懂?)

我想若是這個部分小弟沒搞懂,硬堅持要拍 RAW 或是買了 S5 Pro,那多的寬容度,可能也淪為自爽而已,還煩請各位前輩釋疑,感謝!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開個能解RAW的影像處理軟體,拍一組RAW+Fine JPG的圖檔一起丟進軟體,
圖檔最好是明暗反差大的,接著拉高RAW跟JPG的曝光值直到其中暗部夠亮為止,
回到未調整之前的狀態,再降曝光值到亮部到你認為正常為止(完全爆掉的就不用試了,請用過曝但未爆的)

然後檢視一下JPG在調整之後的結果跟RAW是否一樣,就知道RAW是否有更多的資訊量在裡面了
愚常常拍晨昏風景,色溫變化迅速
raw對我而言最大好處就是可以調整色溫
以及raw對於亮部及暗部的資訊較多,後製上有較大空間

後製上有較大空間應該就是樓上前輩說的"14bit可隨便劫一段"的意思吧
jasonlin1976 wrote:
假設人眼僅能辨識 8 bits 色階,假設用的普通螢幕僅能表現 8 bits 色階,那是否如 Dave3610 所說,拍 RAW 就沒有意義?(因為看不出)

但又想到一個論點,是否如 shouea 所言,假設 RAW 紀錄了 14 bits 色階資訊(雖然人眼看不出,螢幕秀不出),但透過後製調整的過程(曝光值, 飽和度),能夠選擇 14 bits 裡面要呈現哪一段的 8 bit 色階? (不知道這樣描述大家懂不懂?)


有意義阿.
8bit JPG基本上很難再作任何調整了.
要調整完又保持最佳畫質. 當然是高位元深度的格式最理想了.

EIZO coloredge內建12bit LUT. 目的也不是為了可以顯示12bit色彩. 而是為了確保8bit色彩的顯示能力.
jasonlin1976 wrote:
假設人眼僅能辨識 8 bits 色階,假設用的普通螢幕僅能表現 8 bits 色階,那是否如 Dave3610 所說,拍 RAW 就沒有意義?(因為看不出)

但又想到一個論點,是否如 shouea 所言,假設 RAW 紀錄了 14 bits 色階資訊(雖然人眼看不出,螢幕秀不出),但透過後製調整的過程(曝光值, 飽和度),能夠選擇 14 bits 裡面要呈現哪一段的 8 bit 色階? (不知道這樣描述大家懂不懂?)
...(恕刪)


不是這樣的。這整個討論串裡面,一些人在講什麼8-bit,14-bit的,卻沒有一個人知道8-bit是non-linear的,而14-bit是linear的。不過更重要的不是linear 14-bit,而是SNR有多少,不考慮SNR的話,DR測試也是沒有什麼實質意義的。
容我先試著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解釋寬容度量化。

有兩台秤重機,一台叫 A 秤重機,另一台叫 B 秤重機。

A 的規格為可秤重 0 ~ 5 公斤,精細度是 0.001 公斤。

B 的規格能可秤重 0 ~ 2 公斤,精細度是 0.00001 公斤。

有一個人 Dave 準備兩個杯子 P,仔細地各裝了「 1 公斤」的水,讓兩個杯子的水量「用眼睛看起來」是一樣的,一杯標示為 X,另一杯標示為 Y。

首先把 X 水杯放在 A 上,把 Y 水杯放在 B 上。

得到結果 W1,A 秤重機上顯示 X 的重量為 1.040 公斤B 秤重機上顯示 Y 的重量為 1.01745 公斤

接著把 X 和 Y 交換,把 X 放在 B 上,Y 放在 A 上秤重。

得到另一個結果 W2,A 秤重機上顯示 Y 的重量為 1.017 公斤B 秤重機上顯示 X 的重量為 1.03981 公斤

最後,再用另一個杯子 Q,精細度為 0.00001 公斤,依杯子上的刻度裝了 2.00000 公斤的水,分次倒進 X 和 Y 裡。

此時 X 在 B 秤重機上顯示 2.00001 公斤的水,Y 在 A 秤重機上顯示 3.017 公斤

再將 X 和 Y 交換,則 X 在 A 秤重機上顯示 3.040 公斤,Y 在 B 秤重機上顯示 2.00001 公斤

所以,我假設下面這些結論是對的:

# A 的秤重寬容度比 B 好,因為 A 的秤重範圍為 0~5 公斤,比 B 的 0~2 公斤好。

# B 的精細寬容度比 A 好,因為 B 的精細度為 0.00001 公斤,比 A 的 0.001 公斤。

# Dave 的眼睛精細寬容度比 A 或 B 來的小,大概是介於 0.01 ~ 0.1 公斤。

以上,用這個例子來說明寬容度。



接著,我再主觀的假設下面這些比喻也是對的:

# 秤重機就像是相機的CCD/CMOS,或者底片。

# 水就像是光的亮度。

# 杯子就像是處理影像的工具硬體/軟體,P 是螢幕,Q 是影像處理軟體。


於是,這就是所謂的曝光寬容度嗎?

我不知道。


===== 以下是回應分隔線 =====

回「.stick.」:

所以,什麼是寬容度呢?

沒有人的想法存在,那誰在乎寬容度?


回「文包」:

就我所知,LUT 應該是 Look-Up Table,大部分是用來查表。

為什麼要查表呢?

因為後端的顯示設備,比如是液晶面板,它的精細度比較低,假設是 8 bits。但是前端的影像處理晶片可以處理 12 bits 的資料。

那該怎麼將 12 bits 的資料轉成 8 bits 餵給液晶?

如果直接把最後 4 bits 給砍掉,有可能會失真許多。

我們可以設計一個 LUT,讓 12bits -> 8bits 的轉換失真在人眼看起來是最不失真的。

這是我所知道 LUT 的功能。

當然,你說的 EIZO 螢幕有可能是從資料輸入到液晶面板顯示,全程都是用 12 bits 處理的。只是,這樣不是就不需要 LUT 了?


回「ghosty」:

你講得很好,1 的差距,在 10~11 之間和 200~201 之間對人眼的感受有可能是不同的。

也就是說,人眼對亮處的精細度有可能比暗處來的好,人眼可能可以分辨 200 和 201 灰階的不同,但是卻無法分辨 10~11 灰階的不同。

但是我的主要觀點是,在大自然的真實世界上所拍出來的影像照片 (也就是不是「人工」產生的影像),一般人,不,應該說幾乎所有人可以一眼/百眼看的出某一片綠葉上一點 200 的綠點和它隔壁那點 201 綠點的差異??

而且,這是假設人眼的精細度是 8 bits。

大家可以試試打 256 灰階用螢幕看,先點一階看是第幾階,再往旁邊看,直到你能分辨出來時,再點選看看是第幾階。

這個世界上的確有 6 / 8 bits 的面板,所以,我猜想有些人應該要 4 階才分的出來。

更何況,這是特殊的人工影像,真實的世界存在這樣的影像嗎?


回「歪桑」:

你說的 non-linear / linear,和我所知的 non-linear / linear 應該是一樣的。

你說的 SNR,和我所知的 Signal-to-Noise Ratio 應該是一樣的。

你說的 NR,和我所知的 Noise Reduction 應該也一樣的。

但是很抱歉,這些和我主觀所認定的寬容度,實在想不出來有什麼相關的實質意義。

所以你的 linear / SNR / NR 應該是有特別的意義,方便用像我們這樣一般人能懂的粗淺說明,讓我們了解你所了解的寬容度實質意義嗎?

--- Canon 350D + EF 50/F1.8 II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