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Mr wrote:
大約三十八年前,第一部雷射唱機(恕刪)
提到音響的例子,相較於看照片的媒介,由電腦螢幕,變成小小的手機螢幕,最終還是要考量到消費者的審美水準。當絕大多數的人,都不在意音質、畫質、解析度,對於音樂欣賞、欣賞照片的要求,只在夠大聲、有看到就好的層次。製造出多好、多精密、多能完整還原臨場感的器材,對現在的人來說,根本就產生不了需求。
歸根究柢,恐怕要在美學教育,藝術欣賞扎根,從小讓小孩知道清晰的照片,自然的色彩,真實的風景是長什麼樣子的,聽過真正樂器在面前發出的聲音,比如鋼琴聲真實的共鳴,大提琴在近距離被樂手拉動時,自己胸腔會產生的共振,整個交響樂團在現場演出時,真正的氣勢磅礡是什麼樣子。
當一個人體會過以上這些之後,自然會對使用的器材上去做要求,否則在這個追求速成、著重表面虛假、各方面愈加淺薄的時代,不僅僅相機器材、音響器材產業會沉淪,整個社會文化也會跟著淪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