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大家喜歡鮮豔的演算法還是真實的顏色??

featheringer wrote:... 還是覺得手機畫質就是爛...
Apple iPhone 11 12MP, Google Pixel 4 16MP...很抱歉這麼講,我不存有任何偏見只看
照片眼見為憑,到目前為止我並不覺得手機畫質”好”,在”正常”拍攝的情況下,2012年出的
RX100一代20MP Sensor就足夠碾壓了;不該按下快門有問題的構圖與角度,無論手上是
拿什麼器材一律都不拍,可能換個地方換個角度改變一下構圖再拍,這是長久累積下來的
習慣積重難返,但在這個手機”萬能”的年代,是不是這樣就叫做”不方便”了呢!?

我是覺得,把大多數錯誤的光線角度或錯誤的構圖當成”測試基準”,本來就是件很奇怪的事;
的確大多數外行人根本不在乎光源光質與角度,也不在乎現場亮度與演色性皆嚴重不足根本
不該按下快門,但沒人在乎就代表這些都是”正確”的嗎!?或許稍微調整一下站位與拍攝角度,
就可以得到一張有光有影自然不做作的照片,但只想無腦拍照就只好丟給Ai去決定這張照片
的呈現與成敗;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而其中很大一部分講好聽點叫”圖方便”,講難聽一點就是
惰性;當然,人各有志各有專業,法律沒規定拍照的人要懂攝影,但這並不表示攝影要求的專業
與知識都不值得一提,把這門藝術當成科學神話來宣教,那這就令我有些反感了!
Hermitissimo wrote:
Apple iPho...(恕刪)

其實你應該要這樣想…很多人拍照都是在成功與失敗兩者二擇一,而根本沒有概念去探討怎樣能拍得更好…尤其當你手上只有手機時,如果你有點攝影底子你很容易就能知道眼前的條件適不適合拿出來拍…在以前的年代,很多時候看到想拍的東西而自己清楚知道手機是不堪負荷這樣嚴苛的拍攝條件的,於是就連試都不試直接放棄不拍,然後懊惱自己為什麼沒帶相機甚至腳架外閃出門
然而沒有攝影底子的一般人,就會拿出手機來然後拍一堆失焦手震各種爆炸秒刪的廢片,然後上網爬文然後買了相機結果用沒幾次就懶得帶出門,放著長灰塵或賤價賣…這也沒有多久以前,不過就這幾年之間的事情而已
現在不一樣了,手機的演算法已經讓手機可以很方便的適應各種拍攝環境,遠比以前強大的多…是這幾年手機的硬體變很強嗎?畫質很好嗎?其實硬體是有進步,但是軟體進步得更大,把這些鼻屎大片幅的手機推到了以前我們沒帶相機根本就不會想要拍的境界
就像我開頭說的,絕大多數的人根本分不出照片的好壞,因為根本不知道什麼叫好什麼叫壞…他們只是想要手機在很暗的地方拍出不會一片黑的照片,不要手震,連有沒有對到焦都搞不太清楚,其他的他們哪知道那麼多?現在的手機就是為了這90%以上沒有攝影底子的一般人設計的,你就儘管拍、看到就拍,真的拍不出來再說…在此之前,演算法的進步早就大大提升手機拍照的適用範圍了
然而我們這些有攝影底子的人,很容易被自己習以為常的攝影觀念左右…我們會去看照片的缺點,顏色太假啦曝光不對啦亮暗部失衡等等…但是很多人都很容易忽略一個最根本的問題:這是手機拍出來的,而這些照片很有可能在幾年前的手機根本就拍不出來或者完全不能看…是什麼東西的出現讓手機能夠拍出現在的照片?就是演算法
相機比起手機擁有大量的硬體優勢,所以正常拍的情況下很難、基本不可能沒碾壓手機…但是我們有能力應對多變的拍攝環境,別人不見得有…在攝影條件比較嚴苛的環境下你給一個攝影小白現在最新的旗艦手機跟一台最新的RX100,他用手機拍的成功率高於RX100甚至根本用RX100拍個幾張玩一玩就收起來或丟旁邊…這一點都不奇怪,這就是手機演算法的價值
也就是說,我們基於攝影的眼光來看待現在手機拍的照片,其實真的搞錯重點了…手機的消費者根本不懂也不管照片的本質是什麼,他們只想拍下眼前的東西,只有成功與失敗兩個選項…我早說了很多時候不是靠畫質決定照片價值,就是這個意思
太方便的東西,通常會讓人忘了可以思考可以選擇可以學習,而不是靠一台小電腦去作假;

這段期間對於”一般人”居多的親友,大都反勸敗相機而非建議昇級,更換手機是必要是遲早,
我不會那麼白目去建議早已被手機慣壞的人去額外花錢買相機!但要我說他(她)們的照片拍
得比以前用相機時的”好”...這我沒辦法作違心之論一味叫好,看起來大多是更乏味的流水帳,
以前教大家的鏡頭焦段特性好像都消失了,這並非扳個臭臉故作專業狀(何必!?),只是點出以前
大家拍照所遇到的問題,不過是突顯主題或強化敍事性的一點基本常識,哪有什麼偉大的攝影
夢?什麼懂不懂攝影丶什麼刻意用攝影的眼光去挑剔...根本不是這回事,大家看照片會作如此
區分嘛?不懂攝影的挑片就會比較手軟嘛?大家還不是直觀地評價好壞,只不過專業的比較可以
精確指出優點與毛病在哪並作出解釋罷了;受過訓練的眼睛當然更挑剔更精準,看得比一般人
細,這不是很正常,難道比較專業的人所作出的評論就因跟一般人不同,就失去了參考價值!?

我還是相信攝影是基於科學的藝術,科學是基本,但人的想法創意與努力遠高於科學,所以過度
強調科技令我反感,手機拍照愈做愈假也非我樂見的趨勢,曾幾何時人們不再相信手機傳來的
照片(尤其是人),積非成是,以假亂真,我並不認為科技”進步”所帶來的效應都是正面的,或許這
反而讓更多人無法接受自己真實的一面;當作假與凡事虛偽加料成為“時尚”,缺乏自信與安全感
的即使想真實一點也難,因為不跟風好像就會”輸人一截”,相片普遍成了相騙不正是這麼來的!?

宣揚手機科學的神話適可而止吧,凡事一體至少兩面,利弊很難一概而論,別只看好的一面而
完全忽略負面效應,生活中不只有科學,這麼唯物論乾脆什麼都丟給它決定就好了!
Hermitissimo wrote:
太方便的東西,通常會...(恕刪)

你沒看汽車市場,現在沒有全速域自動跟車好像就不是車了…科技就是這樣,市場上面這些所謂的本質早就全成了票房毒藥,越先進人能夠越懶惰就賣得越好
現在的手排車有市場嗎?大排氣量NA引擎有市場嗎?想想就不難明白了,科技的進步永遠都是只針對頂層的少數人,其他的人則因科技而變得更落後…我們能有幸在科技完全掩蓋本質之前,了解到真實的運作原理與技巧,這樣就很不錯了
倒是再說回來相機,我一直期待有朝一日相機的硬體能夠跟手機的軟體做結合…就是不知道有沒有活著看到的那一天就是了
我也希望,價格合理的話也幾乎一定會買;相機與手機最大的不同在於實體光學變焦
鏡頭加上構圖精準穩定的VF,假如有多角度翻轉螢幕,在拍攝角度多元這方面也遠勝於
手機,還有適於拍照的人體工學當然就更不用提了,畢竟手機設計是用來講電話與使用
APP的,拍照是重要賣點但還是兼差性質;

手機即使有多個不同焦段的鏡頭,但要教他(她)們透視與壓縮感大多比較難”懂”,似是而非,
拍照的時候也不大會”記住”,更甭提適當的運用;假如是用一台普通的入門單眼加上天涯鏡,
邊拍邊看邊解釋一下,理解的速度會快很多,看後續各自去拍的照片也偶爾可以看到學習的
“成果”;久沒用相機都用手機之後,大多看到的就是”拍到了”,that’s it!這是實際觀察到的普遍
現象,就連我自己搖搖晃晃地拿著手機要拍照,也很難特別去顧到什麼”焦段特性”,遠不及一支
高倍變焦的天涯鏡那麼方便又直觀;
》尤其當你手上只有手機時,如果你有點攝影底子你很容易就能知道眼前的條件適不適合拿出來拍

有点摄影底子的话很容易就知道眼前的条件被手机算法一处理就完蛋了——不该亮的提亮,不该暗的压暗,出来一张8bit jpg,后期空间极小
jjx874 wrote:
》尤其當你手上只有手...(恕刪)

這哪家演算法?很弱欸,我還沒看過這麼弱的演算法
不過沒有差,改進演算法是軟體的事,硬體不需變更…如果是Android手機,先裝GCam再說,基本上除了三星以外沒有一家裝了GCam沒有提升的…如果最後結果還是不滿意,圖也不用修了,回歸以前沒帶相機的日子,不要拍就好了
jjx874 wrote:
你说的“能出图”,是因为手机厂家宣传“这样一拍就是好片(拍得亮即是拍得美)”,还是因为真的有这种照片被摄影界认可且广泛流传?


唉呦, 相機版有一堆堅持 8bit JPEG 直出派的,
連 RAW 至少 12bit+ 都分不出來的你好意思在這邊扯什麼攝影界廣泛流傳!

台灣攝影界廣泛流傳的那些得獎照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底片幫那邊還一堆拿去給像館色偏就能出圖,
還自爽到連數位機都要能給他偏還要能自廢武功加雜點的才是回歸攝影本質呢.
jjx874 wrote:
有点摄影底子的话很容易就知道眼前的条件被手机算法一处理就完蛋了——不该亮的提亮,不该暗的压暗,出来一张8bit jpg,后期空间极


有點攝影底子的應該知道手機可以拍 RAW.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