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15 wrote:對了,打光技巧很重要,即便只有閃光燈也是你看到雜誌或寫真那種很自然的照片幾乎都還是有打光就連在戶外大太陽下都是所以跟喜不喜歡自然光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恕刪) 正解。許多看起來像是自然光的作品(如電影、廣告片或商業攝影),其實花了非常多的成本在打光上,下重本的目的就是要讓光線看起來像是自然光。真正的自然光環境,有非常多的限制,不見得對攝影者有利。
室內就只能多開幾盞燈或是打閃光了,如果沒帶外閃可以罩張衛生紙在內閃上,在調整出力,拉高ISO自然不會死白...只是如果是這張圖.....請問一下樓主,背景有何特殊的地方需要花這麼多功夫來保留細節?如果沒特別之處,何不就讓他過曝,畫面不是更乾淨多了?
引述網友~似乎可以試試先於Tv或Av模式下對背景測光〈須考慮閃光燈同步值作設訂〉,取得快門與光圈數據,然後依所得數據用M模式開啟閃燈補光,再視需要增減閃燈出力。 個人淺見,參考看看。寫的差不多了,不過在補充依下小弟的拙見其實利用上述的創意模式(Tv或Av)可以得到背景的正常曝光值,(此時的測光是評價測光(CANON)或是平均測光(NIKON)),記下此時的光圈和快門,換成M模式,設成剛剛的設定,此時的整體測光是以背景正常測光為主,所以說主體(就是你那美麗的女伴^^)就會變的黑黑的啦~但是此時你可以將內建的閃光燈升起,並將閃光燈的出力降低,也就是人家說的〝閃光燈補償〞(當然這個部分我記得好像不是每壹台都有,此部分的話我就很高興我用的是300D了,換韌體之後就是10D的簡版拉)之後利用閃光燈曝光鎖定(*FE)的方式將對主體測光,這樣差不多就可以取得依個平衡的測光(背景)與補光(主體)當然以外閃的方式也是差不多是這樣,但是其實比較好的則是利用跳燈的方式,對主體來補光以上就是小弟的拙見,至於對主體的閃光燈補光出力的強弱,就得自己慢慢的TRY拉(嘿嘿~這個時候也就是拉長和女伴相處的時間啦~邪惡軸心國~萬歲~)
Dr.01 wrote:同意三月魚的看法~但...(恕刪) 測光跟ISO沒有關係 而且調iso 只會變快門吧?? 進光量會讓畫面變的不死白嗎?後面要過曝就是會過曝要嘛就對主體測光 降幾級EV把前後方的細節都留下回去再用後製修光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