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使用單眼M模式拍照時,要怎麼變化光圈?

chowencheng wrote:
銀★Club wrote: 要深景深時,就給它轉到最小光圈(數值最大),景深不夠比繞射更慘.......(恕刪)
這句話 真是 一語驚醒"器材測試"控。...(恕刪)
評測網站數據資料, 仍有其參考比較之價值; 至於 DSLR 的過度縮光圈之衍射效應也是另一參考指標。 用不用端視個人實務需求而定, 毋須刻意冠上.. "器材測試"控 的大帽子。

敝人持用 APS-C 機身, 在中午時分遇到山澗小溪瀑; 為求絲質溪瀑效果明顯, 光圈調至 f20(固定 ISO:100), 得拉長曝光時間為 5秒, (自身木眼感覺)仍然值得..

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依舊對我不屑一顧!!
splendors wrote:哇,您的聯想力有強...(恕刪)

謝謝指導
對"壓"一字,還真不瞭解其意為何?




銀★Club wrote:
F9,畫質最佳光圈...(恕刪)

謝謝指導
小弟需要學習的地方還很多很多!




銀★Club wrote:
F9,畫質最佳光圈...(恕刪)

謝謝指導
小弟只有玩過M43,也還不懂得找最佳光圈,經此一文,發覺要學的東西還很多,感謝指導。
真的是受益不少..

有點訝異大家對於光圈這麼有研究...

並不是一昧拍出淺景深就是好

下一步我想好好練習長曝..
iogo0206 wrote: 有點訝異大家對於光圈這麼有研究... 並不是一昧拍出淺景深就是好 下一步我想好好練習長曝.....(恕刪)
敝人也跟樓主類似拍照菜鳥等級。而樓主持用 FF機身,相同光圈下的淺景深效果已優於 M43及 APS-C 等級機身。如果只是業餘愛好的拍照全程一路淺景深效果明顯,有何不可/自爽就好。等到看膩或被週遭人嫌煩時,自然會換其他把戲。

敞人從未參加過攝影課程、外拍團或拍照班,原因是本身雜事囉唆及個性懶散。但若有心想瞭解拍照概念及瞭解拍照參數調整因應為前提,參加攝影課程肯定比自學摸索來得快又有效率。我若有空也只想參加免錢的…XD~

平實而言,本身少用 M 模式(不論是 70D機身 or FZ200相機),但在測試相機或特定拍照需求才會使用。最常用的 2種模式: Av(A)及 Tv(S)模式。抱持理由是,相機已提供如此便利的模式轉盤切換,放著不用較直覺模式,怪怪的。有誤請指正…

至於長曝使用,Tv(S)模式則首選建議,必備配件是腳架。 C 家機身,若長曝時間超過 N秒以上,必須切換到 Bulb(B)模式。我是最近摸索才知道(很混)… for e.g. N秒 == 30秒.

以下 絲質溪流, 至德園, 台北故宮旁側, 內建ND-Filter: 啟用 / ISO:100 / 腳架穩定XZ-2,

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依舊對我不屑一顧!!
其實拍照唄,真的方便就好,平日裡需要紀錄一下,就口袋掏出那台便宜手機,按一下,就OK了,根本懶得再調啥麼了,都嘛AUTO給他按下去,HDR給他按下去,方便得很。。
或許有人會那悶,AUTO不就很傻瓜很方便嗎,幹嘛要M模式在那轉轉轉的調呢?
其實,之前有文章問說為何拍照會忽明忽暗。。
沒錯,即使老手即使單眼相機,拍照就是會忽明忽暗,因為只要測光條件一偏,就是這樣自動的變化忽明忽暗。。
為了不想每拍一張就要看一次,這次是太亮還是太暗,不行了又要趕緊再拍一張,煩咧。。。
因此,就M模式,給他訂死了,就不在飄了,只專注拍照構圖即可,只要場景沒啥變,就久久再看一次成品如何即可。。
當然,有人喜歡拍一張看一張,趕緊再補拍的,只要他高興即可,沒啥不好。。

散景,很多剛接觸攝影的,或多或少都會迷失過,畢竟以前手機啦傻瓜相機啦一般都沒這散景,丟出去後朋友同學們都會,哇~~好美好專業喔。。。哇哈哈
有需要散景時有散到就好啦,這是我個人的感想啦,未必一定第一張到最後一張,年初到年末,都非散不可啦。。呵呵
畢竟,攝影裡,有太多的東西可以探索,值得探索,未必一定要在散景裡尋找才是攝影。。呵呵

iogo0206 wrote:
我目前是使用6D,鏡頭是24-105,最近一直在練習使用M模式來拍照,可是對光圈的設定覺得很困惑,只知道光圈調到最低可以拍出淺景深,但大概光圈F5、F6以後,我都感覺不出差別?
但我拍風景時都會調到F8甚至F14,這樣正確嗎?想說可以比較銳利…
另外想請問,坊間的攝影課程,有報名的必要嗎?
他們所教的,會對攝影功力有加強嗎?
謝謝各位高手的回答~~~


建議樓主還是去上課吧
但盡量不要上只有一堂就結束的課程
那種課程沒辦法講太深入
要找像是社區大學或救國團那種上一學期的課程
到時候你就會知道一些拍照的眉角
不會只有簡單的介紹光圈快門ISO是甚麼了....
上課,一般不知所有人的程度,都會將測光原理開始,而後光圈快門ISO等帶過一次,其實就是書本上或是網路上的那些內容相差無幾,不過好處是有問題你可以發問有人現場告訴你,甚至相機操作給你看。。
攝影的功力,無法由上課而來,因為上課主要是知識的傳授以及問題的解答,功力是你一再的拍一再的琢磨,等搞通了就上了一層樓。
雖然說,有比較就有高低,有高低就有傷害。呵呵
不過我參加過的相機公司的課程,第一堂是講解棉角,這次出去要拍啥麼,這主題一般的重點在哪,等等。第二堂為戶外實拍。第三堂為事後檢討,每個學員拿10張自認最好的相片,而後講師一一講解,這時候就看得出相同場合相同主題下拍攝出來的成果真的差異非常大。呵呵
講師會對每個作品做出優略點的講評啦,即使非常爛人家也是會講的頭頭是道,拍的不錯只是這一些細節下次再多注意一下依定會更好。。呵呵

從彼此的相片裡,我發現原來每個人的視角與想法完全都不盡相同,至於手法有人高妙有人菜那也就不用去探討與苛責。
原來人家可以這樣運用,這運用方式我怎麼沒想到呢。。。呵呵。。
等等的問題,我就是讓自己事後再回現場再拍一次,在驗證一次,這次我在臨場又會怎麼想法思考法呢。。
回來一看,真的不怎麼樣嘛,我當時為何會那樣思考呢? 如果我一動往右一些些或許或更好也說不一定吧。好吧,那再去補考一次,如此一次次的練習到你覺得有些懶了,好唄換個主題休息一下唄。。

我第一堂課,問的問題讓講師真的有些小丸子三條線了。。呵呵
就是我用公司的書籍發問,為何這張圖他用到f/13,這張圖他卻用f/8,這張圖他卻用到f/5.6,請問是啥麼一套邏輯規範讓我知道到這裡我光圈要用多少呢?
哇哈哈,很笨對吧。。。
其實,那時候我只會用A模式光圈先決,因此我想說那我該用多少光圈呢才是王道呢。。。哇哈哈

就如同上述我都說了,你高興就好,只要你拍的出來,不會有晃影,慢拍拉的出你要的涓絲流水,你高興就好沒有啥不可以的啦。。呵呵
iogo0206 wrote:
真的是受益不少.....(恕刪)

建議還是多旅行多拍
忘了技術
人家拿手機拍得自由自在
為何一個拿相機的,反而卡技巧上施展不開
帶著等效 35/50mm 定焦鏡去旅行,心情愉快地,開光圈先決一路調光圈一直按,回來檢視成果一次就懂了。

又變焦、又iso, 又快門、又光圏的M模式,真的變數太多了。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