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現在智慧型手機這麼發達 為什麼還要扛這麼大的攝影機 ??

roachc wrote:
錯了!
不但...(恕刪)

我想水云指的是大鏡頭加上大感光元件能接收更多的光,因此在低亮度或是高速移動時能有較佳的表現。
如果單靠光圈快門硬要來拉高進光量,那就會變成景深淺又模糊的影像了。
fin501 wrote:
我想水云指的是大鏡頭加上大感光元件能接收更多的光,因此在低亮度或是高速移動時能有較佳的表現。

能接收更多的光』這也是錯誤的拍照觀念!

至於「在低亮度或是高速移動時能有較佳的表現」是對的
但是這兩項花大錢的最重要目標是使畫質更好
-------------------------
sogo5370 wrote:
手機圖的就是方便

反正放在手機螢幕上來看,
一般人大多分不出畫質好壞,
方便就好!
----------------------

奉勸對這個主題有興趣者,
移駕到「攝影觀念及技術」討論區去取經,
別在這裡聽外行人打嘴泡秀下限。
roachc wrote:

『能接收更多的光』...(恕刪)

你就好人做到底,講給大家聽不是更好嗎

勉勵 wrote:
請問一下 現在智慧...(恕刪)


大眼睛

相同的畫素下
每個單元分配到的光會比較多
另外還有廣角跟景深的好處

roachc wrote:
『能接收更多的光』這...(恕刪)


能接收更多的光......嘖嘖嘖, CMOS 工程師整天在想辦法吸更多光(Sink)進來...原來弄錯方向了.

單位時間能吸更多光進來, 不代表響應會快!
所以不一定在動態場合可以清楚捕捉畫面.

很多層面, 在每一層觀點不同, 用語也不同.
算了, 發在新聞版討論攝影難怪大家胡言亂語.
請包容我秀下限了......

roachc wrote:
『能接收更多的光』這也是錯誤的拍照觀念!
.

說真的,我看不出這錯在哪裡.
fin501 wrote:
roachc wrote:
『能接收更多的光』這也是錯誤的拍照觀念!

你就好人做到底,講給大家聽不是更好嗎

簡單講:
相機裝上「光圈」「快門」這兩樣機構,
是利用調整這兩樣機構,
讓曝光(光圈搭配快門的進光量)能夠正確!
讓曝光(光圈搭配快門的進光量)能夠正確!
讓曝光(光圈搭配快門的進光量)能夠正確!


絕對不是『能接收更多的光』

asiacat wrote:
說真的,我看不出這錯在哪裡.

★★ 要接收更多的光(例如拍夜景、星空、銀河..etc),
★★ 根據相機現有可用光圈值,再參照現場光源強弱,
★★ 加長快門時間(術語為長曝)就可以了,
★★ 唯一要注意的是手持相機的手震問題,架三腳架就能解決。

至於又貴又重的大眼鏡頭或者大片幅感光元件,
不是用來『接收更多的光』

最主要是提高畫質提高畫質提高畫質
其次是利用大光圈光學特性獲取「淺景深」來凸顯主體。

macross_sato wrote:
單位時間能吸更多光進來, 不代表響應會快!
所以不一定在動態場合可以清楚捕捉畫面.

我在樓上早已點出,
fin501 大大說的:「高速移動時能有較佳的表現
是對的!
您還有問題嗎?

在新聞與時事版發有關相機技術的主題本來就是不恰當的!
在相機版問 手機攝錄影功能 vs 專業相機錄影機 會被砲得更慘!
你拍婚紗照的時候攝影師會拿手機拍嗎?這是什麼問題,成相差了十萬八千里
勉勵 wrote:
請問一下 現在智慧...(恕刪)
roachc wrote:

你就好人做到底,講...(恕刪)




讓曝光(光圈搭配快門的進光量)能夠正確!


所以你指的是ev值嗎?可是相同ev值可以是大光圈配短快門或是小光圈配長快門,但是拍出來的效果卻不是一樣的。


樓主問的是錄影,影像不就是一連串的相片連結起來的,所以最大的挑戰是否為低光源用短快門來取得最清晰的照片組成連續影像,不知較大的鏡頭和較大的感光元件在這種條件下是否較有優勢?原因又是為何?

roachc wrote:
...(恕刪)...

我希望我也能把這堂光學課細細品味一番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