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福衛五號拍照失能之一問


minhua0317 wrote:
本覺得在相機版討論...(恕刪)

其實應該在[新聞與時事]版討論為宜.

以上參考.
vcxz123852 wrote:
太空飛行體的研發管理...(恕刪)

感謝V大提供完整的參考資料

老何2738 wrote:
其實應該在[新聞與...(恕刪)


福衛五號照相失能,就是攝影系統出問題,
光學系統設計可能出了本可避免的失誤
在本版討論很適宜
在本版講光學基礎知識懂的人"比例"高很多
[新聞與時事]版懂基礎光學的人比例低很多

沒必要到在[新聞與時事]版討論

網友各樓中,常看到您po 文
常參考性極低,根本略過, po照又毫無觀賞價值
po文頻率遠高過一般網友
只為純刷存在,衝樓高
想避開還真不容易
Wesley Hsu wrote:
好像跟哈伯太空望遠...(恕刪)

哈伯那是維修,有原始設計圖一堆工程師燒大腦規劃出來的特殊行動.
而更大的前提在於那時有人跟設備(太空梭)可以上去維修

現在美國也已經失去使用太空梭的能力
若再次發生一樣的問題現在也是只能攤手.

elfwong wrote:
福衛五號照相失能,...(恕刪)

這篇有提到一些福衛5的光學設計
http://tpcjournal.taipower.com.tw/article/index/id/206
別問我的名字,我只是個舊時代的幻影.
ASRAAM wrote:
這篇有提到一些福衛5的光學設計
http://tpcjournal.taipower.com.tw/article/index/id/206...(恕刪)


感謝資訊
雖然文中說"地球重力會將次鏡往下拉20至30微米"

但由照片可看出,光學攝影系統在頂端,為橫向

所以發射時
鏡片不會因重力與火箭加速度造成鏡片往鏡筒軸向拉扯或壓縮,
所以我認為重力與火箭加速度對鏡片相對距離的影響不大,
應該沒有"地球重力會將次鏡往下拉20至30微米"情事,因為是"橫擺"

反而我認為震動的影響造成鏡片間還有與CMOS之間相對位移的可能性較大
震動的方向就很複雜了,橫向縱向等都會出現
劇烈震動造成光軸偏移,不是鏡片歪,就是CMOS歪

那可能沒救了
elfwong wrote:
感謝資訊雖然文中說...(恕刪)

太空中討論的是微重力議題,重力方向來自於各方向的星體而非地表的恆常往地心方向
較難預估反射鏡會被往哪個方向扯

當然您說的震動也是有可能

現在就是已知有問題,所以大家要來想原因跟解決.
太空科技出狀況後很大成份就是這樣的猜猜樂活動
別問我的名字,我只是個舊時代的幻影.
ASRAAM wrote:
當然您說的震動也是有可能...(恕刪)



我比較擔心的是
火箭震動頻率與振幅"條件遠劣過"space X對外宣稱的資料
使得我們太空中心作出耐震能力低於火箭的光學產品

過失或許更多成份在space X上
elfwong wrote:
我比較擔心的是火箭...(恕刪)

Space X不是只做台灣生意的
獵鷹9載過的東西也不算少了,若是規格不實應該不會只有我們出狀況
zh.wikipedia.org/wiki/獵鷹9號運載火箭發射任務列表
別問我的名字,我只是個舊時代的幻影.
elfwong wrote:
以上敘述有矛盾

若"對焦系統不如預期,不會失能",
怎會用"熱漲冷縮原理,改變焦距?
其也說了"然此方法能改變的程度有限。"
就是失能了才無法改變像距到焦距,才想到熱漲冷縮這種克難的方法

要不然就是一開始在地面製造時把像距調校成焦距,然後作死,沒想到上太空後竟發現像距與焦距不合

個人懷疑後者可能性較高,原來就沒有對焦系統,想說在地面準焦後作死固定,上太空就不必對焦,
這COST_DOWN的妙招既可以省了對焦系統的經費與又省了發射重量,
只是沒想到到太空變移焦 ...(恕刪)


覺的就是這個理

COST_DOWN 省了備用的調焦機構

沒有做防震機構,被火箭升空時的振動,振偏移了也有可能。但說到底敗筆都在沒有對焦機構系統,所以沒法有效補救。

造價56億元,當真是不便宜,為何能省成這樣,還是污成這樣,實在不可思議。


*******************

哈伯的技術是機密,我們學不到,但它的經驗是簡單易懂的,就是太空變數太多,千萬別做固定沒得調整的,一定要有備用方案。

美國 NASA 那麼厲害,都會出問題了。台灣研發團是哪來的"自信"不會出問題,竟然一個備用方案都沒有。

熱脹冷縮,說明衛星上有發熱器,用來調溫,電力來自太陽能板。但相信那個絕不是當初設計用來調焦的,是用來讓機器或電腦不至於在太空中超低溫度下無法運作。

加熱器又不能單獨只對某個元件進行加熱。但確實剩下還能控制的,也只有這個加熱器,和調整飛行高度了。

大概就是每次幾度慢慢的試,試個100~200度左右幅度,各種溫度都試過後,若還是不行就沒轍。這就好比得了絕症,各種民俗療法都要試試一樣意思的,當然該試的還是要試,只是結果估計不會太樂觀。

另一個方法,開動姿態控制噴射器,浪費燃料調整高度(會縮短衛星使用年限壽命),前面有網友分析,無限遠的焦距,不差那點高度,改善應該也非常有限。
fedora wrote:
哈伯的技術是機密,我們學不到,但它的經驗是簡單易懂的,就是太空變數太多,千萬別做固定沒得調整的,一定要有備用方案。...(恕刪)

為何要一直拿哈伯出來講,跟福衛5出的狀況根本無法類比.
哈伯出的狀況跟所謂的太空環境變數沒有關係,跟設計失當也沒有關係,跟發射損壞也沒有關係
他的問題出在計畫管理.
原因出在裝在上面的主鏡零件打從一開始就是弄錯的
只是一直到打上去,用了拍照發現有問題才回去追溯發現問題早在地面時就存在
只是完全沒人想到品管會出錯,也忽視了重複檢查時的警訊.
別問我的名字,我只是個舊時代的幻影.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