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用比喻的方式
例如說將鏡頭比喻為人眼
眼皮比喻為快門
在黑暗中我們要看清楚物體輪廓時,
可能需要不停的盯著物體一段時間才會看出來,這原理就跟鏡頭一樣
光線越不足的地方,所需的快門時間越長,也就是你要眼睛不匝的一直盯著看才看的到東西
但是如果在同樣光線環境下,假設我們的眼力可以調整成跟貓頭鷹一樣
這樣物體成型的時間會縮短,快門也就不需要這麼長了
快門時間縮短後,就比較能夠減少手震的問題
由於感光元件(底片)本質上與人眼不同,快門開啟時間多長,在底片上的成相就是多長
若快門時間需要1~2秒時,您的貴手有任何震動都會被記錄下來
所以想有效減少手震可以自行調整快門值,將其快門時間調短就減輕手震(光圈無法調整的情況下)
但是快門時間縮短後會照成鏡頭感光不足,整體成相偏暗或模糊,這時候就可以來調整ISO值來提升感光元件的感光能力
大部分消費型相機的快門與光圈都是相機自動偵測與調整,使用者無法去控制
所以想減少手震,就只能從調整ISO值下手囉~
同樣光線環境下
ISO值越高,快門時間越快,,手震程度越小,不過畫質顆粒越差
ISO值越低,快門時間變長,不過只要您的貴手很穩,拍出來的照片一定是美美的!
以上個人淺見,有錯請心平氣合的指正,我不是想PO出來當大師,沒必要字字計較,只是分享一下而已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