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新手請教焦平面、景深、先對焦後構圖


coffeeboy37 wrote:
各位前輩好,小弟初買...(恕刪)


焦平面應該是指「底片」或「感光元件」的那個平面,圖一中的焦平面應該改成「焦點」。

對焦點即便是 0.95 的大光圈,也都還有「景深」,這個景深才是所謂的「弧形」。不過簡化來看,還是可以用方形的形狀的去思考,綠色線焦點的景深,跟橘色焦點的景深,焦點若仍是落在兩者重疊的區域,理論上就不會有所謂的失焦。前後移動(當然不能太遠)也可以這樣思考,平移當然也是一樣的結果。
Plurk:www.plurk.com/little_hat/invite Blog:little-hat.blogspot.com

Hunter PPC =X.x.X= Palm wrote:
焦平面不是平面,而是...(恕刪)

簡單的說好了
你拿鏡頭以廣角拍攝
以F2.8或更大光圈
下去近拍
對焦於一張跟相機視野完全垂直的紙
你那張紙的最上端跟最下端絕對不會在你的最佳景深範圍內
而是會呈現一個弧形
紅塵紛紛情難了,風雲變幻醉一場 慢慢長途尋真我,千杯難倒一酒湘 癡心躊斷緞愁腸,豪情傲劍渡河江

lhat1217 wrote:
焦平面應該是指「底片...(恕刪)

後來大家說的焦平面變成了對焦點距離的那個平面了
跟一開始相機上定位的感光元件位置的焦平面不一樣
這也算是焦平面的亂用吧~XD
紅塵紛紛情難了,風雲變幻醉一場 慢慢長途尋真我,千杯難倒一酒湘 癡心躊斷緞愁腸,豪情傲劍渡河江
taiwan23175 wrote:
簡單的說好了你拿鏡頭...(恕刪)


曲面 CMOS也是為解決這問題而開發

若不考慮曲面問題

單純以對焦想要的點清楚

就很簡單了

就是我說的,就近對焦點對焦後稍微小平移,這樣就OK了

但若以中央去對焦再移動,那就落差很大,
就碰運氣了,若剛好對焦系統判定前移或者後移,剛好中央平移方式矇到,那就是清楚的
沒矇到就是更糊

north forest wrote:
如果像場彎曲修正到完...(恕刪)


為何SONY申請的彎圈CMOS的原因。
因為早就知道像場彎曲的原理因此鏡頭廠商只能盡量用鏡片去調整修正,讓後端平面的底片也好能達到較好的解析。。
那嘛SONY修正的可彎曲的CMOS又有何好處,透過改變曲率讓光線可以準確取焦在感光元件上,從而增加感光元件的感光性能,而重要的是,由於本來用以修正光線的鏡片可以減少,鏡頭的設可以造得更輕巧,甚至光圈也可以造得更大。。。當然這都是預期啦,否則幹嘛申請專利。。

到底像場修正或是想辦法修正,好與不好,我真的不知道。。

攝影就用最方便的方式留住你要的瞬間嗎? 這是我很笨的方式,就是對焦後鎖焦(我的鏡頭有鎖焦紐),而後構圖,真的,24端跟135端都沒啥差說(我個人的感覺啦)。。。

taiwan23175 wrote:
簡單的說好了你拿鏡頭...(恕刪)


22樓本文正解
既然22樓的圖,就可以說明為何色散等問題了,當然也包瓜了中央解析度與邊緣解析度的問題了。
因為早期是叫底片,現在叫CMOS,就是一個平面,所以才會有人提出佩茲瓦爾像場彎曲 現象。。。
既然 佩茲瓦爾像場彎曲 現象 採景是彎曲的那麼後端應該也是彎曲的,只是當年底片是平的,因此鏡頭廠商就要去設計出將圓弧盡量轉換成平面的鏡頭了。。。
那麼,探討這麼多物理的繁瑣,跟樓主的到底有沒有相干阿。。。 快閃。。
taiwan23175 wrote:
簡單的說好了你拿鏡頭...(恕刪)

這篇科普文很讚
增進相關知識

現在拿DF有時候要把拍得人塞滿畫面常在找不到邊邊的對焦點
以前常用AF對焦後然後切換到MF再構圖,後來發現這樣會有弦差跑焦後,現在都乖乖開LV先構圖後對焦了....

umax wrote:
第二點來說就是使用 ...(恕刪)


回覆的真精準,好棒棒。
有網友傳一個網路論戰文跟我探討,我覺得無聊沒必要,因為我沒拍過,且這論戰者到底有沒有拍過。。阿災。。
該問題是說假設團體照(像畢業照等的,多少人我不知道啦),那對焦點要對在哪。。
有人說在前排,有人說在後排。。。
真的,我只能說,給有經驗的人來說,無端亂揣測,真的都不準。
我只能說我知道的學理是怎樣,包括弧形的焦平面,而後散景的前散景與後散景的比例如何。。
真的無端生使的問題,我沒拍過我哪知,只能拍過的人來傳授經驗。。
但是,樓主的文,我的經驗值是沒差別(或許說不是洲際導彈的精密計算,我可以忽略),可是,為何不對此去用經驗值去說明呢。。。
暈。。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