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男乙 wrote:
curtiswang77 wrote:
CANON SONY 都採用國際標準投射範圍是以135相機105mm鏡頭之角度,如果手冊不是這樣標定,請參考手冊!
廣告標 @ 105mm, 那是因為那支 "可變焦" 的閃燈之 最長焦 是 105mm.
像這隻最長焦是 180mm, 所以它廣告會標 @ 180mm, 這很正常
從一個老Nikon人、老Metz人、老Vivtar人..(只要是從2-30年前就開始用"正廠"閃燈且做過功課的攝影人)的眼中看去,這一點都不該視為"正常",甚至可說是有點"無恥"的商業宣傳手法!
GN值正統標示法應該要基於覆蓋角度63°(相當於135系統35mm)、ISO100、距離單位m之下,所得量測值計算,這是一開始訂GN值時最普遍的設備,就像格林威治天文台的那根鉑銥棒被規定叫1M一樣,有相同的原點,數字的比較才有意義.
在這個標準下,我們知道以人類商用科技30多年前已達成的標準,4顆AA電池可以驅動的機頂閃燈GN值為36,milestone(代表性產品)如Vivitar285,可以zooming/tilting、有[具照明功能的机械連動式]計算表;其後超越它的第二塊milestone為Panasonic PE387s,GN值38,燈頭可zooming(28-85)/tilting/swinging、LCD顯示,是第一款以LCD顯示資料的閃燈,具有今天"神燈"的所有特徵.
之後,所有机頂閃燈的GN值都是圍繞36打轉,每代的進步顯現在回電時間縮短而非指數增加.在SB900之前,世界的趨勢是追求高GN值,因此近15年內的燈皇大都是38左右,Canon其實也只有這麼大的出力,可是偏偏要用最望遠端(收窄投射角)之後的GN值56、58來標示、宣傳

從SB900、也就是D3世代開始,相机可用高ISO值大幅提高,因此廠商開始稍微降低出力(38→34),換取更短回電時間(4S→2S)
(註:其間有少數例外產品,如Metz出過真正GN40的机頂燈,但重量之重、回電之慢,為大多數使用高性能機頂燈族群所不能接受)
在微單盛行的今天,竟然有廠商以望遠端+ISO200來把自家只用2顆AA驅動的小閃燈標示為GN50,實在是一件令人難以忍受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