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閃燈原理: ETTL, GN 值 與 ISO,M 模式與自動閃

宅男乙 wrote:
curtiswang77 wrote:
CANON SONY 都採用國際標準投射範圍是以135相機105mm鏡頭之角度,如果手冊不是這樣標定,請參考手冊!

廣告標 @ 105mm, 那是因為那支 "可變焦" 的閃燈之 最長焦 是 105mm.

像這隻最長焦是 180mm, 所以它廣告會標 @ 180mm, 這很正常


從一個老Nikon人、老Metz人、老Vivtar人..(只要是從2-30年前就開始用"正廠"閃燈且做過功課的攝影人)的眼中看去,這一點都不該視為"正常",甚至可說是有點"無恥"的商業宣傳手法!

GN值正統標示法應該要基於覆蓋角度63°(相當於135系統35mm)、ISO100、距離單位m之下,所得量測值計算,這是一開始訂GN值時最普遍的設備,就像格林威治天文台的那根鉑銥棒被規定叫1M一樣,有相同的原點,數字的比較才有意義.

在這個標準下,我們知道以人類商用科技30多年前已達成的標準,4顆AA電池可以驅動的機頂閃燈GN值為36,milestone(代表性產品)如Vivitar285,可以zooming/tilting、有[具照明功能的机械連動式]計算表;其後超越它的第二塊milestone為Panasonic PE387s,GN值38,燈頭可zooming(28-85)/tilting/swinging、LCD顯示,是第一款以LCD顯示資料的閃燈,具有今天"神燈"的所有特徵.

之後,所有机頂閃燈的GN值都是圍繞36打轉,每代的進步顯現在回電時間縮短而非指數增加.在SB900之前,世界的趨勢是追求高GN值,因此近15年內的燈皇大都是38左右,Canon其實也只有這麼大的出力,可是偏偏要用最望遠端(收窄投射角)之後的GN值56、58來標示、宣傳

從SB900、也就是D3世代開始,相机可用高ISO值大幅提高,因此廠商開始稍微降低出力(38→34),換取更短回電時間(4S→2S)

(註:其間有少數例外產品,如Metz出過真正GN40的机頂燈,但重量之重、回電之慢,為大多數使用高性能機頂燈族群所不能接受)

在微單盛行的今天,竟然有廠商以望遠端+ISO200來把自家只用2顆AA驅動的小閃燈標示為GN50,實在是一件令人難以忍受的事.
jenhoxen wrote:
從一個老Nikon人...(恕刪)


luftbubi wrote:
http://www...(恕刪)


補光啊!

就補啊!

另外補充某樓一直說35mm 幾十度角度,

已經回覆您,國際標準就是135型相機在105mm鏡頭拍攝下為基準,

整篇文章沒有要探討要一定在這個(國際標準)來測試,因為任何人只要手上有的鏡頭,有需要用時,就以該鏡頭來測GN與閃光比例關係紀錄之,未來隨時查表就可!

還有一位說44 48 的問題,這是因為沒辦法顯示3.1 或 3.2 的小數點,所以乘值是四捨五入的結果,誤差就是10%,閃燈就只顯示整數出來啊!


curtiswang77 wrote:
補光啊!就補啊! 另...(恕刪)


人家引經據典地回答,您的回應真的是很讓人無言
天知地知.妳知我知

inunu wrote:
花錢不是問題, 問題是沒錢
沒有人想要推一台夜市那種柴油發電機出門打燈吧(恕刪)


最近喝喜酒 看到兩次用 LED 燈

直接插在熱靴上的連續燈

不知道可以撐多久

效果不知好不好呢?
玩攝影嗎?歡迎來 iCanon 交流喔! http://www.icanon.asia

jenhoxen wrote:
從一個老Nikon人...(恕刪)


看到 J 的回文

我想已經達成小弟來 01 分享文章的目的了

借助各位前輩的洞察力和經驗 對閃燈獲得更廣泛的了解!

感謝無私分享!
玩攝影嗎?歡迎來 iCanon 交流喔! http://www.icanon.asia

jenhoxen wrote:
這句成語的精髓,在"野人以為國君不知道曬太陽可以增加溫暖"這件事,用以對照本文作者以為論壇讀者不知道(因此需要po)內文所述(這麼基本)的閃燈知識.


前輩啊 對很多人來說 閃燈一點都不基本

jenhoxen wrote:
如果出發點是就教於高手,開頭/結尾至少要謙遜幾句吧


只是懂比較多的人 就像您說的 很少有謙遜的

所以從我們沒幾年經驗的人看來 很多前輩都這樣

當然也不乏有耐心 引經據典 甚至畫圖說故事 的人 又有耐心不出惡言的

有時看高手討論/拌嘴 就像看攝影知識的華麗盛宴

也學到不少 (在我們的能力內 全部吸收有難度啦...)
玩攝影嗎?歡迎來 iCanon 交流喔! http://www.icanon.asia

binglien wrote:
前輩啊 對很多人來說...(恕刪)


不好意思,前番回文衝動了
curtiswang77 wrote:
另外補充某樓一直說35mm 幾十度角度,

已經回覆您,國際標準就是135型相機在105mm鏡頭拍攝下為基準,


個人並不是很清楚這個國際標準從何而來,何時開始,或是現在廠商約定成俗的做法,但看了其它閃燈的規格(Metz),真的變成105mm,至少Nikon還是乖乖的用35mm為基準 <這裡>

個人玩相機的資歷並不深也不廣,至少從Nikon FM2在博漢區賣7000元那個年代看到的Nikon, Metz閃燈GN值標示,的確以 35mm, ISO100, M 的基準來標示。

我在2000年左右買的 Panasonic PE-28S GN標示一樣也是以35mm為基準,照射角度也是以35mm為基準,使用廣角鏡時還得裝上擴散片。

用105mm為基準的GN標示,是蠻OO的手法,就和音響功率標示"瞬間最大輸出"一樣,沒什麼意義。

主要原因,105mm鏡頭不是通用鏡,35mm才是。請從傳統銀盬相機時代來思考這件事,35mm鏡頭是很普遍的Kit lens,也是通用鏡,RF相機絕大多數都有35mm線框,用一個不是通用鏡頭為基準的GN值標示,對使用者來說並沒有參考價值。

會使用105mm為基準,不考慮無恥的商業宣傳手法,能猜到的大概是以人像鏡為基準吧。不過現在大家理解的人像鏡卻變成85mm。所以個人認為還是商業宣傳手法居多。


jenhoxen wrote:
從一個老Nikon人、老Metz人、老Vivtar人..(只要是從2-30年前就開始用"正廠"閃燈且做過功課的攝影人)的眼中看去,這一點都不該視為"正常",甚至可說是有點"無恥"的商業宣傳手法!

GN值正統標示法應該要基於覆蓋角度63°(相當於135系統35mm)、ISO100、距離單位m之下,所得量測值計算,這是一開始訂GN值時最普遍的設備,就像格林威治天文台的那根鉑銥棒被規定叫1M一樣,有相同的原點,數字的比較才有意義.




記得當年1990年代,Metz最大GN值的閃燈是長 <這樣> 約54左右,此圖示的閃燈GN值76,卻已變為105mm為基準。

電子技術可以突飛猛進,但燈管的演進卻不太容易。標一個GN76真的蠻嚇人的就是了 (原來是105mm為基準)~

搞不好那天國際標準變成200mm鏡頭為基準,不就更 (也失去參考價值)
curtiswang77 wrote:
已經回覆您,國際標準就是135型相機在105mm鏡頭拍攝下為基準,

拜請指引出處,
好讓我 update 我這老化的腦筋

PS:
我的腦筋還停留在:這裡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