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天心血來潮想瞭解一下光圈景深基本知識, 網上看到 焦距變長 景深變淺
也看到 光圈孔徑變小 即光圈f值變大 景深變深
代入下面小弟常看到公式
焦段/光圈孔徑=光圈f值
假如光圈f值固定 長焦距鏡頭的光圈孔徑也要大 由於進來的光多 所以造成景深比短焦距鏡頭的景深淺
假如光圈孔徑固定 當焦距變長 則光圈f值變大 景深不是就變深了
若把光圈孔徑改成 入射光有效孔徑, 該孔徑是不是隨著焦距變長而減小, 如此一來分子變大 分母變小 光圈f值還是變大, 小弟哪裏搞錯了
另外小弟一台7年前買的小dc dsc-p200 在1倍時 光圈孔徑最小 鏡頭伸最遠 光圈在最裏面
拉到3.6倍時 光圈孔徑最大 鏡頭伸最遠 光圈最近鏡頭
倍數在變化時 光圈孔徑會逐漸變化

1倍與3.6倍鏡頭伸出一樣長

1倍 光圈位置在裏面

1倍

3.6倍 光圈位置在外面
小弟的疑惑是
1.為何在1倍與3.6倍鏡頭都伸到最遠, 還是是為了與內部其他鏡片連動
2.拉到3.6倍望遠時光圈孔徑是最大的, 但為何反而照出來是最暗的, 是焦距變長會大大削弱對入射光有效孔徑, 使得光圈孔徑得要放最大, 不然會黑茫茫一片
3.在1倍时, 光圈為何跑到最裏面
煩請各位大師解惑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