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光圈大小..誰說了算..

這篇真是01上面難得看到的清新討論文

這才叫討論區,受教了

josephyen wrote:
光圈值大小跟感光元件...(恕刪)


受教了.......

今天有個簡單的現象,拿 135FF 的鏡頭接到 135FF, APS-C, 1" 等不同的感光元件,拍出來的亮度是一樣的。這其實就跟感光度是如何定義有關。就如同降雨量是用毫米量測而非公升量測,不管大盆子小盆子,在相同雨勢下最終的水位高度都會是一樣的,在相機中意思就是亮度是一樣的,而不管盆中的水量。

那水量為何重要?假設兩台一千萬畫素相機,感光元件一大一小,意味著一個大的盆子和小的盆子,因為是千萬畫素,又各自切分成一千個格子。最後切分後的小格子仍然是等比的大小差別。在數位相機的感光元件,每個畫素(photodiode)都會有雜訊,與曝光時間有關,跟儲存下來的電量無關。就如同大盆小盆原本應同樣有 100mm 高度的水,但每盆水會有 -+50cc 的雜訊,這雜訊對大盆的水位影響很低,但對小盆的水位影響很高。在最終量測水位的時候,小盆就相對有較大的誤差在。

畫質是什麼?畫質就是水盆忠實表達水位非水量,能越精細越好。大盆子的水位準確度明顯高過小盆,這也是為何大感光元件的畫質會好。

這也可以探討幾個現象,在大白天的時候小台大台似乎差異不大。就跟雨勢大的時候,50cc 對 1000mm 的水位誤差影響很小。

另外,過高的畫素,也就是把盆子切太細,同樣對畫質有負面效果。當然每個年代,每種製程都有它的平衡點,又要水盆多又要水量準難以兩全,每家廠商會有自己的設定。
所以..
"實體焦長除以有效孔徑=光圈值"是不成立的
因為還要看它鏡頭的設計..
無法從外觀看出光圈值..
廠商要標多少..就標多少..
只要鏡頭的等級有到達標準..
人們就會選擇相信廠商所標示的值..

例如..
X廠商做了一顆135mm F1.8 的鏡頭..
畫質無敵的好..對焦超級的快..
訂價12萬..
但消費者看到那1.8的光圈值..
12萬花不下去..
由於這顆鏡頭市面上處於無敵手狀態..
為了要讓賣相好一點..
所以就把光圈值標示為1.2
12萬花的會比較甘願..

有可能這樣嗎??
小凱wjk wrote:
所以.."實體焦長除...(恕刪)


看不懂你在說什麼,不會有人亂標光圈值的
我的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calatravayang

Horology wrote:
看不懂你在說什麼,不...(恕刪)


我也一直以為花生油都是花生做的....><"
小凱wjk wrote:
"實體焦長除以有效孔徑=光圈值"是不成立的

這只是個定義,
影響畫質的變數很多.

一桶「花生油」也不會賣到12萬....

cckm wrote:
這只是個定義,影響畫...(恕刪)


我只是想知道這個"定義"的標準是由誰定義..
應該沒有答案吧,這不像F=ma,明顯就是牛頓寫出來的公式。
光學的歷史演進是一連串的推進,光圈的定義在歷史中也是慢慢被推演出來的,例如十七世紀早期的約翰內斯·克卜勒是首先使用透鏡成像的科學家,但是早在公元前300年左右,歐幾里得就已經有一些光學的理論出現了。甚至,中國古代就有一些沒有系統、散亂的光學研究,要真正說光圈=焦距/孔徑這樣的定義何時出現,恐怕很難找的到文獻了。
小凱wjk wrote:
X廠商做了一顆135mm F1.8 的鏡頭..
畫質無敵的好..對焦超級的快..
訂價12萬..
但消費者看到那1.8的光圈值..
12萬花不下去..
由於這顆鏡頭市面上處於無敵手狀態..
為了要讓賣相好一點..
所以就把光圈值標示為1.2...(恕刪)


我覺得你真正在意的應該是這點,所以就這點來回覆你
"不可能"
實際上1.8光圈的鏡頭,頂多標示到1.4,又或者正確來說
他們的設計雖然是f/1.4,但是實際產物因為各種因素以後,實質上往往只能達到f/1.6~f/1.8左右。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