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原 副廠"鏡頭有無發色的迷思?? 麻煩解惑~

這篇文章並沒有說鏡頭對於色彩沒有影響

只是在說明 鏡頭的影響足以用後製修甚至機身調整來達到相似的程度
只是現在鏡頭的發色對於機身的影響沒有以前底片時代那樣大


就兩組 沒調整跟有調整的照片 顏色上也有差異
一樣是f3.5-5.6mm的原廠鏡(不同焦段) 顏色也是有差異的

至於原廠或者副廠哪者發色好 則看個人喜好 但是高檔的鏡頭銳利度比較好
sigma 17-50mm f2.8的銳利度 比起同價格的原廠鏡頭來說銳利度好上不少
而同等光圈 焦段下原廠的價格則是...........
有些話我可能講得太死了,發色的喜愛真的是見仁見智,原廠發色也不一定有人喜歡

那篇文章的確蠻有意思,因為差距真的蠻小的,所以才會讓我有所疑惑.....

因為自己使用的經驗比較起來,覺得是有些的差異,起碼是肉眼看的出來~

所以還以為是我自己的錯覺....因為在選購鏡頭時,發色也會是考量之一

這樣不管在調教什麼的,會比較事半功倍!!

不過感謝各位的回覆讓小弟受益良多 謝謝~~



diffusionless wrote:
樓主:要知道什麼是色...(恕刪)


這樣的論點有點像唯物觀和唯心觀的辯證。
色彩的現實存在應該是可確信的命題,透過對人眼可見光不同頻譜的判讀可得到其客觀上的
真實存在。貼近現實一點的例子就是各種螢幕/輸出品校色儀器的存在。
但人腦判讀不可否認的也是在色彩認知度上扮演決定性的因素。這就比較偏向主觀認知了。

至於樓主的問題...感光件的確是一大變數,同前面幾位提到的一樣,用同一卷底片下去檢驗成果
,應該可以很輕易地用肉眼察覺出不同鏡頭在色彩還原力上的差異。


話說~SIGMA偏黃好像也不是數位化後才有的議題了吧?

ndubu wrote:
如果今天拿出來的副廠鏡頭是 Zeiss Leica
或許就有人覺得原廠的比較差了
有的時候 吧品牌遮住 可以看到更多


忠肯
好久沒有人把牛皮吹的這樣清新脫俗了

ndubu wrote:
如果今天拿出來的副廠...(恕刪)

把leica搬出來真的有差,一堆照片混在一起都能分出,不用什麼遮不遮
從買第一顆leica鏡後,我就對SONY後來再推的新鏡完全免疫
現在維持一季買一顆,已經買了4顆,跟E鏡ZEISS相當數量
即便是ZEISS為SONY推的E鏡我也不買,不是LEICA贏ZEISS
而是對焦環跟景深尺的使用問題,根本不知道E鏡景深狀況……
品牌能高貴也是由品質堆起,只是品質差異性跟價錢差異不成普通正比……哈

單就鍍膜就影響發色,但是對原廠就是白鏡平淡的……跟副廠比當然沒差

即使是原廠L鏡也會因為現場燈光變化產生色彩的差異,您可以嘗試在機身色彩設定做部分的微調,不同的白平衡也有不一樣的感覺,色彩端看個人口味,若再不滿足,靠後製也是選擇辦法之一。

目前我用過的副廠鏡,T116和S30這兩顆鏡頭色彩與成像都令我滿意,在L鏡方面,臉部的立體感的表現是較為出色的。
我自己有過幾顆Contax 與 ZF的鏡頭
兩相比較之下,Zeiss在數位時代的鏡頭顏色偏淡
而將Contax時代鏡頭轉接到5D2上,顏色明顯濃豔許多
但卻容易造成顏色爆表的情況,
不同於在底片上,那種濃淡分明可見的情況


我想數位時代後,很多廠商所推出鏡頭都必須考慮到感光元件對於光譜的吸收情況
以往我們對於底片時期所出的鏡頭印象,可能也不能完全適用在數位相機上
http://www.flickr.com/photos/li202/
我有個疑問
當你裝上不同的鏡頭
觀景窗看出去的顏色等等調性就會不同
難道察覺不出來嗎?

觀景窗看出去都不一樣了
怎可能不影響結果?

我喜愛玩轉接
Olympus與Fuji對於膚色的演示就是不同
用Olympus要拍出討喜膚色
相機參數要調來調去, 或是進電腦調
效果還不一定滿意

裝上FUji,參數歸零
輕鬆就能拍出我要的膚色
這不是簡單很多嗎?

講個不好聽一點的
我對於Fuji鏡頭,化腐朽為神奇的功力十分讚賞

皮膚小瑕疵、有點失敗的妝容
用Fuji鏡拍起來就是柔美柔美的

為了不影射當事人
人像照我就不附上了

百強 wrote:
剛好看到這篇想聽聽看...(恕刪)


就當是一個反証

這反証也不一定完全正確

這也說明了
這中間有不少變因

我們不必急著找結論吧?
因為
那些許的差異不是攝影最重要的關鍵
雖然說現在數碼都能後制, 但用過T 17-50 2.8,發色真的比輕清淡,一試用朋友的原廠鏡,是有一種驚喜的感覺, 為什麼色彩差這遠, 連什麼都不懂的女皇一看, 也覺得原廠鏡比輕漂亮
最後就買單原廠的17-55, 真的沒必要不要試別人的鏡HAHA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