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mokawa wrote:想請教poiu035...(恕刪) 只要是Sony全幅的蔡頭,G鏡都可某幾隻Minolta的D鏡也可鏡頭型號沒DT就是全幅鏡有DT是APS-C專用鏡DT鏡有沒有支援我就不確定了要去查一下
shimokawa wrote:想請教poiu035...(恕刪) 如果重點著重於「對焦」上,要狠要快又要準!那就吃SONY A99了...甚至說SONY一系列的相機,都保持這樣水準。雖然很多人會說什麼半透明會影響畫質之類的...但對焦之準,那是非常嚇人的。在我的觀念裡,準焦比畫質重要的多了。為什麼CN兩家對焦上會不準,或是移焦呢?可以拜讀一下C家達人Kent大大的文章,他有充分的說明。Sony就是以前的Minolta。嗯,Minolta被Sony吃掉。Minolta代表鏡頭就是Minolta G鏡。這就是Sony G鏡的由來...當然還有與卡爾蔡司合作,因此除了G鏡,還有卡爾蔡司鏡加持。買Sony單眼(NEX先不提)時,要考慮的是他的鏡頭群並不是大家想像中的那麼稀少...除了現有的Sony鏡頭系列之外,還要加上Minolta 老鏡群(通用),那就不會差CN兩家太多了...加上A系統是機身防震,所以不需要同一個焦段要出好幾管(無防震、有防震)。因此鏡頭群看起來就沒有其它家漂亮。最後就是Minolta的特性是低ISO純淨度非常漂亮,高ISO就輸人家一截。因此如果都在使用高ISO拍照的話,那Sony的單眼就比較不適合。Sony A99 + 24-70mmF2.8 ZEISSF4 1/40秒 ISO-800 自動白平衡Sony A99 + 24-70mmF2.8 ZEISSF4 1/50秒 ISO-1600 自動白平衡
gi55123 wrote:半透鏡减畫質到底...(恕刪) 基本上沒有同時作比較是很難認出來的但卻實有影響,事實就是事實我覺得把事實缺點拿出來讓大家接受無意義的造神還讓人比較難接受我是A99使用者在買回來第一個禮拜就拆了作實驗同張千鈔同光圈自然光,一比就會看出差別在小畫家放大150%~200%會發現大約狀況形容假若一調藍線是由3個藍色相素並排無半透3個籃相素並排(藍,藍,藍)有半透兩邊會淡掉(淺藍,藍,淺藍)但最後要收線時一個藍相素時無半透=>藍有半透=>淺藍個人認為使用最大的差別不在畫質(假若你會放大來算相素點幾顆...例外)差在成像風格有裝半透鏡對比,反差,銳利度大約都會降-1~-2這也是同張CMOSD600灰階比動態範圍會比A99好的大概原因
yen0320 wrote:如果重點著重於「對焦...(恕刪) 感謝yen0320大分享相關數據。看了吉姆林大的測試文章,感覺iso的大概可以到6400(無多框)的感覺,先前使用5D2,讓小弟覺得3200已經是它的極限了...。拜讀各位前輩的分享經驗,看來a99的對焦性能,似乎還算不錯,再次感謝各位前輩熱心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