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suki002 wrote:
英文是不是語言, 是...(恕刪)
很多場合..不修,不行,是基於許多不得已的情況下
所以我寫了一篇跟大家分享
[聊攝影67] 為何拍照,我們要修圖 Vol 02. 談成熟的攝影師
Vader_Chen wrote:
其實人們在意的不是 後製不後製
而是在於 欺騙 二字
有合成 , 就大聲說出來這是合成照片
有後製 , 就一開始就說有後製
大多數人也不會管你是怎麼做的 , 他們只要看照片
但是明明有後製卻又不誠實
硬是說是直出
這才是別人憤怒的原因
因為你 說謊 ! 而不是後製 ...

後製本來就是攝影的一環 跟女人天生麗質還是要上妝是一樣的....
只是攝影比賽有明文規定 不可後製合成 但有些朋友PS功力了得 藝高人膽大送件考驗裁判能力......
以前些日子風暴而言 的確評審能力眼力略遜一籌 反而網友攝友才是真裁判..........
dgg wrote:
這牽涉到「後製」的定義
一定有個基準點
才會有「後於該基準點」的「行為」產生
底片時代
也沒說放相時調整一些色調、反差被視為「後製」
(恕刪)
你講到重點了,後製的定義,基本上被很多人重新亂定義了
所謂的『後製』是相對『前製』這個概念而來的。
而前後製的行為基準點,就是按快門。
前製是在按快門前,所做的一切,而後製是按快門後,所做的一切。
所以只有台灣奇怪的攝影比賽在說不可以後製,但是本質上卻一直是交給別人後製。
而國外大的攝影比賽則是在談,後製或者後製不失擬真性。
在紀實攝影這一塊,大家一直談的是擬真性如何敘事交代過去的事件,而非真實。
如果稍微了解一下攝影哲學就會知道,攝影的本質就是非真實擬真物(具象物)。
最後,底片的暗房,一直都是後製啊,從來沒有人會認為沖片和放相不是後製的。
甚至有人會用『再照相』來稱呼暗房內的放相工作。
基本上,沒後製的底片(沒沖沒放),根本就什麼都看不到啊~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