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心得】為什麼不後製?略談影像真實

英文是不是語言, 是..
中文是不是語言, 是..
那為何不多學幾種語言好方便溝通?

攝影要不要技術, 要..
修圖後製要不要技術, 要..有時更要有想像力..
那為何不多學幾種技術好讓自己的作品更有美感??

是不會拍, 還是不會修, 自己心裡有底...
個人是後製派的
不過我覺得這種問題互相尊重就好了
想後製的就去後製
不想後製的也不用勉強

倒是攝影比賽的規則最好改一改啦
明明數位影像都已經那麼進步了
還一直打壓後製
結果一堆參賽者偷偷後製
又有一堆正義之士去抓包
造成惡性循環互相對立
何不把眼界放大一點兼容並蓄呢
Vader_Chen wrote:
其實人們在意的不是 後製不後製
而是在於 欺騙 二字

有合成 , 就大聲說出來這是合成照片
有後製 , 就一開始就說有後製

大多數人也不會管你是怎麼做的 , 他們只要看照片

但是明明有後製卻又不誠實
硬是說是直出

這才是別人憤怒的原因
因為你 說謊 ! 而不是後製 ...








後製本來就是攝影的一環 跟女人天生麗質還是要上妝是一樣的....

只是攝影比賽有明文規定 不可後製合成 但有些朋友PS功力了得 藝高人膽大送件考驗裁判能力......

以前些日子風暴而言 的確評審能力眼力略遜一籌 反而網友攝友才是真裁判..........
根本問題在,照片不可能不後製就出來啊!
差別在,是別人幫你後製了,還是攝影師自己後製了。
傳統上到相館洗照片,或是數位上機身直出,等同機身幫你後製,都是別人幫你後製。
不後製的照片,哪裡看的到啊?!
bearsheep wrote:
根本問題在,照片不可..是數位上機身直出,等同機身幫你後製,都是別人幫你後製。.(恕刪)


這牽涉到「後製」的定義

一定有個基準點
才會有「後於該基準點」的「行為」產生

很少將「機身直出」視為有「後製」
若採這定義
那所有數位機拍的,都不能參加「不得後製」的比賽了
實務上
不是如此

為何會說「直出」
意義上就是它沒有「後製」

連「直出」都被歸入「後製」
那大家的發言、論點
全成了廢話

底片時代
也沒說放相時調整一些色調、反差被視為「後製」

你的說法背離實務太遠
根本是不食間煙火的!




小弟是比較偏向不後製,為什麼不後製是因為才能知道是哪出錯,應該是說初學者建議還是不要後製,這樣才能有進步,例如:曝光時間不足…等


Hunter PPC =X.x.X= Palm wrote:
很多場合..不修,不行,是基於許多不得已的情況下...(恕刪)


我贊同你的說法, 很多時候買了高階器材, 不等於跟後製無緣,
是多很多 "後製的空間"

拿手機拍昏暗室內的食物,直出JPG丟到 Lightroom 拉一下曝光度,
根本是慘不忍睹~

但你改拿台FF, 拍RAW來拉, 都還是可以接受的範圍~
dgg wrote:
這牽涉到「後製」的定義

一定有個基準點
才會有「後於該基準點」的「行為」產生

底片時代
也沒說放相時調整一些色調、反差被視為「後製」

(恕刪)


你講到重點了,後製的定義,基本上被很多人重新亂定義了
所謂的『後製』是相對『前製』這個概念而來的。
而前後製的行為基準點,就是按快門。
前製是在按快門前,所做的一切,而後製是按快門後,所做的一切。

所以只有台灣奇怪的攝影比賽在說不可以後製,但是本質上卻一直是交給別人後製。
而國外大的攝影比賽則是在談,後製或者後製不失擬真性。
在紀實攝影這一塊,大家一直談的是擬真性如何敘事交代過去的事件,而非真實。
如果稍微了解一下攝影哲學就會知道,攝影的本質就是非真實擬真物(具象物)。

最後,底片的暗房,一直都是後製啊,從來沒有人會認為沖片和放相不是後製的。
甚至有人會用『再照相』來稱呼暗房內的放相工作。
基本上,沒後製的底片(沒沖沒放),根本就什麼都看不到啊~
就愛喝台啤 wrote:
小弟是比較偏向不後製,為什麼不後製是因為才能知道是哪出錯,應該是說初學者建議還是不要後製,這樣才能有進步,例如:曝光時間不足…等


小弟提供另一個觀點給大家參考一下

新手其實更應該學習後製
透過後製 , 才會知道自己的技術離自己的理想照片差距多遠
也因為做了後製 , 才會精準地知道自己的各項參數哪裡不足或是太過

而且在照相與後製的相輔相成中
比較容易得到樂趣
也比較會一直照下去
我的FB頁面 : https://www.facebook.com/vaderchen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