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好像要拍出好照片,人的問題很大,而且技術和知識問題其實很小,心才是個大問題......

youcoku wrote:
什麼是好照片?一開始...(恕刪)


學習之路一定會經歷痛苦
所以你的憂慮看似多餘 但難免都會遇到

我的症狀跟你不太一樣 我學攝影後 我按快門次數大量減少
因為我已經會過濾什麼畫面才需要拿起相機拍

但是學習攝影知識跟技巧 我是滿熱衷的 知識與臨摹對我來說是充電
因為知識就是人家給你 何樂不為? 臨摹主要體會人家作品 不用自己痛苦原創 輕鬆愉快

但一但做自己的作品 對精神對思路就是消耗了 不順利的話 卡關更是痛苦
但唯有做自己作品 才能考驗自己獨立作業的能力在哪

其實每次做自己作品(工作上時) 我心裡都是害怕的 害怕做不出自己覺得好的東西
我們會評論別人的東西好不好 但當面對自己的作品時 就非常現實 你的能力在哪
完全顯現在你的作品上

攝影也是一樣的 只是攝影的思路與歷程既快又短 如果看到別人的構圖比我的有趣很多
我就會懊惱 為什麼他想的出來這樣拍 我當下都沒想到 ...
或是說 為什麼他的構圖比我的更好 比較簡潔 比較有力道 裁切的感覺比較好

但其實真的就是多學 多觀察 多練習 要拍的時候 多試幾個角度 專注體會現場感覺
反正攝影的sense一個好處是 你得到一個好的觀念 對拍照一定是往好的方向走

你應該沒看過有人拍照 越拍越回去的吧

如果你攝影的感覺飄乎不定 總不是那麼踏實 表示一些基本觀還沒確立
看書一個缺點就是 你知道這件事 但你不一定有辦法真正體會實際做法

還是得觀察別人怎麼拍 怎麼構圖 怎麼用相機的 你才能自己重新體會並運用這些知識

由於 01 "不準" 插入任何有關於 blog 連結,我只好引我網誌一篇文章中

談我對於「好照片」的定義與看法。



-----------

 


二、談一張「好照片」
1. 我心中的「好照片
     「賀禎,你心中的好照片是什麼」,很多人會問我這問題,真是個大栽問,一時片刻我還不知該怎麼回答才好,若給我三秒鐘想一下這問題,對我來說並不算太難回答,我會說:


「亮暗均勻,動靜皆宜」 這就是我對於一張「好照片」的想像。


     亮暗均勻指的是「曝光」,一張照片要先達到「該亮則亮、該暗則暗」,我們才能看得出一張照片裡頭有哪些元素值得我們注意的,你不能拍出一張照片亮暗失勻,然後跟你的讀者說「這是創作」,如果你所謂的創作,除了一張照片以外輔以簡單文字敘述,無法多數人產生共同近似的理解,我不認為這是一種「創作」。
(如果有人認為一張創作本來就是有無限種想像與解讀,何必要讓大家解讀一樣? 沒錯,有些藝術創作本質就是激發讀者無限想像,但這種「上帝已死」後現代的詮釋,在這裡暫不進一步討論)





圖05. 這種照片就是曝光嚴重不足,已經分辨不出理頭應有的元素,在談「創作」之前,也許先練習好基本的曝光技術。


     動靜皆宜指的是「對焦與快門運用」,照片裡的元素動、靜之間你能自由掌握,同時也不會對焦失誤讓人誤會,攝影最基本的功夫除了曝光正確外,另一方面重要的就是對焦點的掌握,以及快門的運用,如果無法正確操作與使用,照片會讓人感覺並不清晰、爽快,進而影響我們美學的欣賞。


 



圖06. 這是一張快門不夠快,而照片整張模糊,一張照片「直覺」就該是清楚,不能說是創作、活用。


 



圖07 直觀上認為主角是前方球員而非後方休息的人,這不能說是一種創作。


     我認為一張好照片具備的元素,應存在一些外在客觀評斷的標準 (曝光、對焦與景深、快門運用) ,若無一些讓人能具體評估的客觀標準,很容易造成各說各話,毫無交集,討論就難有聚焦、共識。 (你相不相信你問10個人「什麼是畫質」,就有超過十種以上的說法? )


     以上述標準,是我個人評估一張好照片的標準,而這些標準,是我認為存在我們個人主觀以外的「相對客觀標準」,我們必須拿著同一把尺才能丈量器物,你可以不同意我認為客觀的標準,但前提得先弄清楚我的標準,到底談的是什麼,那麼我們才能進深入討論,到底該用什麼樣標準來衡量一張照片,而這些標準又是否相對於人的感官來說更加客觀呢?



2. 好照片的標準
     當然有人會說我對於「好照片」的標準太低,那任何一張符合上述標準就算「好照片」嗎? 我的回應是這樣:充其量,我的評估標準只是60分門檻而已,倘若60分的標準都達不到 (或是不去追求) ,想要一口氣登上90 分、100分,只是緣木求魚而已,以為自己到了站上了高峰,根本不知自己能力不足而沾沾自喜。



圖08. 還沒有練好基本功夫前,直接跳到創意與主題創作未必好事


     一張好照片的標準是很多層次,我的標準還未牽及到「技巧運用」「主題創作」,如果一張照片連基本功夫「曝光」「對焦」都不講究,也不甚熟練,一口氣跳到主題創意運用與發揮,我個人認為那是不求甚解、好高騖遠的心態,而以上的想法,我們可以簡化為下面這張圖來說明。




圖09


     我前文提及「存在於我們個人感官以外的客觀標準」,若能達成,也僅不過是滿足最底層,同時也最重要的「基本的原理」的最低門檻。 我們想討論快門速度快點、慢點技巧的運用是否有助於我們主題的創作,而我們連最基本的「快門運用」都掌握不好,又如何談主題創作呢?




3. 金字塔底端「基本的原理」
     這裡的「基本的原理」是簡單談你能否自由控制光圈、快門與感光度之間的關係運用,如果這三者運用你無法收、放自如,就很難到下一層的學習。 以快門基本操作,你能否有效的操作高速、慢速快門,來達成你心中的目的。





圖10. 快門的運用,最簡單的能否運用高速快門來補捉裡頭的人物。


 



圖11. 另一方面能否自由活用「慢速快門」來補捉流動的光影


     而光圈的運用,你能了解大光圈能夠突顯我們的主角嗎? 而小光圈能加大景深範圍,讓我們照片細節更加清晰、漂亮,記得,不論當你光圈變大、縮小,背後都會牽動著快門的變化 (在相同感光度底下)


 



圖12 大光圈能突顯我們的主角,視覺焦點容易集中


 



圖13. 縮小光圈能加大景深範圍、精緻照片細節


     以上,不論你是調整哪一項變數,都會牽動另外二項變數,在此,初學者在進入創作」活用之前,都應該把曝光三元素基本的變化給掌握,而不要僅顧著快門變化,卻忘了留意景深的影響,以及感光度的搭配,滿足了這基本條件,我們才能進入下一階段的練習。




4. 金字塔中層「技巧的運用」
     當我們能自由的控制光圈、快門、感光度等三大因子之間的相互影響與交扯,我們自然可以進一步的去運用,做些簡單創作上的應用,如下圖二張照片,同樣是籃球比賽,但我自由的控制快門來達成不同的「目的」。


 



圖14
     二張照片用途不同,自然不能說哪張才是正確。左邊比較適合用於工商使用,如某贊助商的公司Logo綉於比賽制服上,才能辨識贊助單位,但卻顯得單調,右邊則是運用較低速快門,呈現比賽攻、守之間的衝突與緊張氣氛。


     另一方面為了呈現一種「視角」上的關係,我們可以適當的曝光不足來拍攝一張照片,呈現出一種「旁觀者」的視角關係,如底下這張照片可以適切的表達身為一個第三者來觀察一對母女親密的互動關係。


 



圖15. 為了突顯當時的氣氛,故意調低些曝光,來突顯我視覺中的主角。




5. 小結

圖16 不彷試著告訴自己,基本功夫還不甚熟練,進階練習「請勿進入」


     簡單說,好照片的標準,在我心中是有分不同層次的,最低的門檻,也是最重要的一環,即是「光圈」「快門」「感光度」,能否正確的運用、組合,拍出來的照片,能讓他人「直觀」上明白了解照片的意圖,也是我前文提及的「亮暗均勻、動靜皆宜」,滿足這層標準,也是金字塔底端「基本的原理」。


     進一步將這標準往上提昇,初學者心中熟悉曝光三元素,充份了解三者彼此相互拉扯,明白「牽一髮而動全身」,了解變動其中一個因素會改變質其它二者的本質,於是你能變動其中任何一項因素來達到創作,我認為到這個階段,已經掌握了金字塔第二層「技巧的運用」。


     最後就是金字塔頂端「主題的創作」,也就是針對一主題進行「連作」的創作,在這裡就不便斑門弄斧,同時深入討論也太過廣乏與不易聚焦,暫時先略而不談,希望日後有機會進一步討論這層。


     至此,我簡單論述完我認為「好照片」的定義,同時細說了是有不同層次,不同層次間的含義又是如何,接下來則是進入下一章節,該如何架構學習攝影,該如何循序漸進的學習,又該心中那片藍圖又該如何架構出來。


 

我想樓主需要的應該是

google 標題~~<攝影>《明室 攝影札記》閱讀心得之1 - 明室和被攝者

你將會找到你要的答案!

攝影對我而言,張張都是好照片,張張都有其意義和故事,即使是拍壞的!

youcoku wrote:
什麼是好照片?一開始...(恕刪)


問題很簡單
就只是為賦新詩強說愁

剛接觸攝影,拿到相機兩三週,還是沒拍到自己覺得"還不錯"的照片。

看到這句就已經足夠了,兩三個月前你也發過一篇差不多的文章

為什麼有不少相片明明前後遠近、上下左右成像清晰、畫質好,可整個畫面就是很亂?


一直很想很想拍出個甚麼東西 但是基礎都沒半個
就算讓你眼前出現了很有想法的景
也可能會因為你的技術不足而無法呈現出你自己所想要的感覺

拍~就對了

樓主終於買相機了



小鬼在念小學時,都會請他有活動就帶類單,記錄生活。

類單有好處

運用各個焦段
Johnnie Walker...Keep walking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