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沒有要炮你的意思.因為攝影人願意花錢投資找一百本攝影集來看的並不多.
而這用意雖好.但執行面可能需要花到一大把超票.而很多人並不知到去從何
找到那所謂大師的攝影做品集100本的.
從數位相機流行以來.台灣這幾年少說攝影出版物累積量至少也超過一千本以上
的數量.這算是空前的一個盛況.而這些大量攝影出版物亦沒有造就過哪些一直為人
所談論的攝影作品出來.也沒造就過哪些新進攝影師的是可以浮的出國際攝影檯面上的
幾乎可說少的可憐.
所以只一百本攝影大師作品集來觀摩是贊成的.問題是去哪找?該怎麼找?花錢找.
自行投資? 這些都是很大的疑問號.
據所知,台灣南部已經有幾所大專院校的相關科系.開始交導學生們拍照開始從
立志編排成一本有設計.概念.主題的攝影書籍出來.這個教學法是值得推廣的.
一部成熟的攝影作品.紙上展演.講什麼說什麼故事.如何編排設計.從一開拍
起就擬定好. 會比看那些上千本以上的攝影出版物來的時際些. 重點不是拍的
技巧有多好. 而是在於你拍屋的這本攝影書籍那內容故事編得好. story
teller = photograher,
台灣在用影像書故事的人太少.強調技巧.不如強調說故事.朝說故事方式去拍
一本攝影書出來.
拍影子.拍桌影.故事編的好還是有人會埋單的.像森山大道前年出版的四十年下來
所拍自身影子.這也是一本攝影集. 像去年Lee Friedlander 拍自己拍五十年.
也是用一本攝影集. Robert Mapplethorope 也曾在其過世後有一本拍自慰
打手槍的攝影集. 端看如何編出它的議題.以及找不找的到知音會去做埋單的.
如果想投入攝影領域,也想搞一些些名堂出來.或希望自身拍的攝影作品.能夠人人皆知.
.或是想從事攝影相關工作者.或想靠攝影發財.或是想當個攝影家進入美術墊堂的.
就應該及早思考如何將故事說得好.攝影書籍如何編得好.如何促銷自身.
如果只是興趣,那就怎麼拍都行.反正不是會想公諸於眾.拍的快樂高興就好.
一開始是要了解自己喜歡拍的是什麼,什麼是我比較感興趣喜歡拍攝
單攝影就有很多類別,所以要先了解自己
再踏上攝影路之前一定有被影響的人,這個人就是開起我攝影慾望的開始
接下來就是選擇我要的工具(相機),而這工具也要適合我
再來就是要了解他,讓他成為我身體的一部分,但再使用工具前是一定要有基本操做認知
這時後可以在網路上找到很多資料,也可以去上課(這應該是比較直接的學習),學習如何使用工具
當我能夠很隨心的操作手上的工具,並且是我心理所想要的光影,我已經可以拍出一張漂亮的照片
拍出一張張漂亮的照片後發覺其實很空洞,因為一張漂亮的照片卻不知道是要敘述什麼
接下來就是要學習心靈層面,我要如何讓我的照片能夠讓人知道我要敘述什麼
人們可以透過語言文字傳達訊息,照片也是一種
這時後我就當自己是個亞巴,企圖強烈表達我想說的,這就是照片所追尋的有敘述能力的照片
現在相機已是我的另一張嘴了,但要如何讓人追隨你的思想
很多成功的攝影師所拍出的照片,不單是簡單的一句述說
內容是很多層面,是一篇哲學
攝影之路很慢長且永無止境,
攝影到最後思考比技術來的重要許多,但基本的技術是必修學分不可忽略
不好意思!表達能力有問題,可能看的會很累!
inunu wrote:
但在 100 張腳的照片面前, 小弟真不知道要看什麼...
毛嗎...?
你真的去拍拍看嘛~
套句 Steve Simon 的說法,這叫做「構圖之舞」
藉著大量不同角度的拍攝,訓練自己的攝影眼
TaiwanPhoto wrote:
所以只一百本攝影大師作品集來觀摩是贊成的.問題是去哪找?該怎麼找?花錢找.
自行投資? 這些都是很大的疑問號.
這個問題不難
在攝影的道路上摸索久了
你就應該知道自己的方向跟格局,就知道該找哪一類的攝影作品來看了
比如說,你喜歡拍黑白照,那麼布列松的作品或許是參考、學習的對象
更何況
高檔的單眼相機跟鏡頭都肯花大錢投資了
這一點點小小的腦袋投資,豈可省下來??!!
要知道
有成就的人,都是站在別人的肩膀上,一路走過來的
唯有學習及吸收別人的精華,你才有長足的成長與進步空間
小格局,心量小,就小成就
大格局,心量大,自然就有大成就
不談格局,那就隨手拍拍,把攝影當作樂趣,可也~
幹嘛那麼辛苦呢?
Akulamaru wrote:
比方說,就用最便宜的50/1.8好了,
拍100條街道,然後100棟建築、100朵花、100隻狗、100個影子、……等等,
再來換上28mm F2.8,然後繼續。
我覺得你的動機很棒!
我剛開始接觸攝影幾個月,
也正打算以某個主題開始拍照,
比方說一陣子都祇拍紅色的物品,
之後都祇拍圓的物品等。
不過我覺得要參考 inunu 的建議做一點修正。
inunu wrote:
您所舉出的目地應該是想 "成為高手"
但何謂高手? 要滿足哪些條件才算高手? 目地不明確是其一
拍完 100 張就能成為高手? 達成方法怪怪的這是其二
實行完後您獲得了什麼? 缺乏自我檢驗是其三
……
我們不是搞生產的, 要重質不重量
千萬別為了數量而去拍
否則您乾脆用錄的比較快, 每秒六十張, 還加贈原聲帶
我會建議不是祇拍 100 張就好,
應該是刪除了拍的不好、沒感覺、場景、構圖取景方式太雷同的相片後,
這個主題還至少有 100 張相片。
(不過拍的第一張不要刪)
這樣的 100 張相片都是一些你覺得拍的還可以的相片,
而且構圖取景方式不同,
可以真的訓練觀察、取景的能力。
完成一個主題後,
拿最後拍的一張相片與第一張相片比較一下,
構圖、光線、意境等各方面是不是有進步?
如果覺得進步了,那就進行第二個主題,
要不然可能要砍掉重綀。
我都把自己拍的相片放到 Picasaweb 去,
三不五十就連上去看一下,
光是看到相簿封面,
就知道自己這一陣子到底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
我的 Picasaweb 相簿
如果退步了,就,嗯,好好再練一下。
不知道這樣的修正會不會比較合理一些?
http://edumeme.blogspot.com/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