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關於「一機二鏡」的問題

謝謝大家提供的寶貴意見,極具參考價值

我並沒有說這是一個定律 (一定要一機兩鏡什麼的),定律是死的,人是活的
是因為一機兩鏡似乎是很適合我的需要
所以才會開板引發各位的討論

如老禪師大大所言的鄭老師,他是受人尊敬的前輩
像他那樣拍照技巧已經爐火純青的大師,自然知道該帶什麼器材出門

我輩資歷淺,不可能先買了一堆貴森森的器材之後
才找到用得很順手的器材出門 (其他的冰封在家裡)
所以我膽敢在這裡問看看,能不能挑兩個好用的鏡頭
不敢說能夠應付所有的狀況,但希望能夠應付許多的狀況

其實,會踏入攝影這一條路
除了生活、旅遊攝影之類的活動紀錄之外
就是希望透過觀景窗,開闊人生的眼界,提昇心靈的層次

平常我們有太多的習以為常了,所以會對周遭人事物會視為理所當然
我們會對櫻花瘋狂,卻常常忘了身邊的小花小草的感動
我一直很想把我們家附近的一排榕樹拍下來,跟美美的櫻花照並放在一起
它也綻放著生命力,為什麼大家都沒有對它瘋狂?
因為它太平常了,真的是這樣嗎??????

對大自然,我永遠只有贊嘆兩個字可以形容
不管它是令人瘋狂的櫻花,還是榕樹,甚至只是一朵在路邊悄悄地綻放的不知名小花

攝影,它教導我們對同一個景物留心觀察,從不同的視角去觀察
這不僅能提昇我們的心靈層次,它也提供了我們拍照的樂趣

永遠要拋棄慣性思惟,永遠不要給自己加上任何的框框,局限了自己
攝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是一個很好的修行法門
它讓你跟大自然對話,對大自然互動

更重要的是,
它讓你觀察人們、貼近人們,與人們互動,找回迷失已久的純真之心

Anyway,
不管你對一機二鏡有什麼樣的看法或經驗,正面的、負面的,都沒有關係
儘管不客氣的留言,發表一下你的想法
即使你否決我的想法,我也可以得到某些啟發
謝謝大家~
您好 ,
我覺得老師的專業方面一定是對的 , 但是他的個人觀念是見仁見智 ,
他有一堆好器材 , 確只帶老相機+kit組出去拍照 , 我是有一點不太認同 ~~
我是覺得有一點神經質的感覺 ...
就如同 , 他有一些不錯的各式衣服 , 出門去各種場合 , 都是(內衣+短褲) , 因為有感情 , 所以這樣穿 ~~
這位老師個觀念 , 很適合給沒錢 , 或是不想花錢的朋友 , 當作最佳的註解 ~~
抱歉 ,
我覺得老師的話 , 他的專業領域方面 , 是很棒的 , 但是個人想法 , 笑一笑就好囉 ~~
Nikon與Canon,都有它的優缺點 ~
假日閒閒在家,再來跟樓主分享一下我買鏡頭的心路歷程(又臭又長流水帳文:p)
我一開始用canon 550D,配了最基本的18-55
拍了沒多久就發現,怎麼拍不出傳說中的人像淺景深呢?
爬文後發現原來要大光圈定焦,後來選了sigma 30 F1.4
果然就可以輕鬆有淺景深了
接著又發現,55端要拍遠一點的東西怎麼都拍不到
爬文後看到當時剛出沒很久的Tamron 18-270 二代鏡
想說270夠遠了吧 就買回來拍,一開始確實好用
而且我很喜歡拍舞台表演,或是偷拍遠方的人,覺得很好玩
可是後來發現這支焦段好用,但光圈實在不大,在室內很難用
還有畫質實在只能算是普普,望遠端畫質更是有點慘
所以又買了sigma 17-50 f2.8
雖然是標準焦段,但畫質銳利,恆定光圈室內更是好用,尤其是拉到50端
後來再配上外閃,畫質和顏色一整個就是沒話說,超級滿意
再後來小惡魔作祟,買了第一支紅圈圈70-200 F4 is(小小白is)
體驗到紅圈圈的威力,畫質優異+對焦暴快+望遠端恆定光圈

拉拉雜雜買了一堆鏡頭 雖然很敗家,但基本上都是了解到鏡頭的不足,再去思考下一個目標
而且鏡頭關乎的不只是焦段,還有光圈,畫質,以及重量 (當然還有價錢)
可換鏡頭的特性是最有趣,也最令人傷腦筋的地方
每支鏡頭各有特色,但也表示沒有一支鏡頭是十全十美
每個人的想法不同,甚至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期對鏡頭的想法和需求也會不一樣
基本上我現在出門大部分也以一機兩鏡為原則(主要是重量考量)
先看今天會不會有望遠需求
若沒有->sigma 17-50+sigma 30 F1.4,標準焦段+大光圈,室內室外皆可用
若是會去很暗的地方,譬如KTV,那就一定會加帶外閃
若今天有望遠需求->sigma 17-50+小小白is 不用sigma 30是因為30不夠廣,要拍人帶景很吃力
當然不管你事前想的多周到,實際拍攝時一定會遇到某些狀況,讓你會想"早知道帶XX鏡來就好了"
此時要嘛就直接放棄不拍,要嘛就下次帶個一機三鏡...:p
結果下次真的一機三鏡,結果某支鏡頭幾乎沒用到,然後就一路抱怨沒事幹嘛帶那麼多支鏡頭重的要死...
反正買了就多拍吧 久了就知道怎樣的配搭最適合你自已囉~
如果打算入手DSLR的話

那就18-200mm吧

原廠買不起就買副廠 Simga 18-200

C/P夠高的旅遊鏡


分析文看越多越容易抓不定主意, 這是常有的事


如果還想要拍妹的話, 就補充 50 f1.8 人像鏡

便宜, 又有很炫的淺景深


除非你還想再拍超廣角的大景

那就是T116

基本上, 我相信只想拍好點, 但是又不想進入錢坑的同好來說

這算是最平實又物美價廉的組合了~


旅遊鏡+人像鏡+超廣角

不用立刻到位, 慢慢買就好

或者C家的15-85也可以拿來當旅遊鏡


做不到單機二鏡, 但單機三鏡視情況帶出場還是可以滿足大部分的需求的





為什麼國字 "壹" 這個字會變成禁用字啊??


ljc0707 wrote:
最近在看一本書《心的...(恕刪)

ljc0707 wrote:
最近在看一本書《心的...(恕刪)
拍照有時候不用這麼沉重...

但是真的出門拍照( 有目的性的攝影 ), 器材選擇就須看自己設備加上預定拍攝的主題( 有目的性的攝影,主題應該明確知道自己要拍攝什麼 ).
例如:
a. 一般晨昏,多是廣角. 依照地點不同,或許會當上微距拍些環境上的特寫.
b. 活動場紀: 標準變焦鏡 + 定焦大光圈 + 廣角(選用)
c. 植物靜態特寫 : 微距. 望遠鏡.
d. 打鳥: 望遠

當然還有許多種類的,只是略舉幾樣
有目的性的拍照,偶而我也背了一堆用不到的東西出門,用的可能也是兩支而已.
沒目的性的拍照.我也就常常帶一支50標頭 就出門了,但是不會當下遇到要拍攝的在東西,在怨嘆沒帶什麼鏡頭了.畢竟巧遇不可強求,帶了也不見得有機會時間可以換上.與其如此,隨身機甚至手機有時候就有絕大的優勢.

相機只是工具,但是我覺得攝影是種態度,看你怎麼面對...
雖然我手上現在沒有了GRD,在擁有的那段時間裡,我拍照拍的很開心...
當然他不能打鳥.當然他不容易拍動態活動,也不容易拍攝很多主題.但是拍的開心.只到拍的是什麼.
這種體驗其實也不錯^^.也分享一下.
之前有個日本人有出版鏡頭大全那位忘記名字

他說他是雙鏡流

廣角鏡+旅遊鏡這樣

像是APSC系統帶一顆廣角+一顆18-200這種感覺

我也認為這樣最好,不會有啥問題,除非你不會取景全靠淺景深甜水照或是特寫到底那種才沒辦法


blocklife wrote:
拍照有時候不用這麼沉...(恕刪)


哈哈,這個有趣
但我不想要家裡一堆鏡頭,然後看情況選兩顆鏡頭帶出門
或許,我會看情況,選擇其中一種常用的情境來挑鏡頭



潛出水面 wrote:
之前有個日本人有出版鏡頭大全那位忘記名字

他說他是雙鏡流

廣角鏡+旅遊鏡這樣

像是APSC系統帶一顆廣角+一顆18-200這種感覺.....(恕刪)


嗯,這個主意很棒
從頭到尾就帶這兩種鏡頭
不用煩惱挑什麼鏡頭 ......
真樣更能夠著重在當下的感覺,保有旅遊拍照的樂趣
我現在是[APS-C配70-300] + [m4/3配變焦KIT]呢
算是相對輕鬆的雙機吧

夜攝就變成APS-C配35 1.8G / 標準變焦 + 外閃, m4/3不用


日間不是要求太高的照片, 用m4/3我覺得已經夠了, 而且景深更深, 畫質又比小dc好很多
當然, 單反才是拍攝主力, 重要的時間都換上它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