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上一支鏡頭的畫質高低峰.是在它設計的最大與最小光圈的中間值是臨界點.應該很多從底片起家的前輩都了解.01最近有個現象.專家大師越來越多了.常有自己對攝影方面知識還一知半解.就發起長篇大論教導所謂新手.但整個也都是從網路道聽途說得來的錯誤資訊.拼拼湊湊發文當起教學教材.新手也奉為圭皋五體投地.以為受益良多實際是誤入歧途而不自知...
過去早期01常會有前輩高手.發文分享後進論壇一片祥和.經過幾年來在劣幣逐良幣下.前輩高手也看破腳手都紛紛隱匿了.


w9876p wrote:
我也好想看看f5.6拍出來的風景照片??
小弟簽名檔附帶自己的 flickr, 其中有很多因無特殊需求所以使用 f/5.6
另外請問前輩, 您以為拍風景縮光圈目地是什麼?
老禪師 wrote:
外行人論專業問題.自認是神話實際卻是笑話.光圈值跟畫質有對價關係是沒錯.但若用某個特定值來決定高低那就太膚淺了.
前輩教訓的是, 小弟初來乍到是個十足外行, 我們從頭來過好了
請問前輩, 拍風景的需求是什麼?
縮光圈目地又是什麼?
如果目地已經達到了怎麼辦, 繼續縮嗎?
Inunu wrote:
現在許多鏡頭評測實驗室已測量證實 f/8 之後銳利度普遍開始下降
如果有景深, 星芒或長曝光需求自然另當別論, 但沒事縮那麼小幹嘛
像樓上的摳男道爾大大就提到, 他在拍微距需要景深, 這就是需求!
當有景深需求要滿足, 自然得再縮光圈
當有星芒需求要滿足, 自然得再縮光圈
當有長曝需求要滿足, 自然得再縮光圈
...
連需求都滿足不了, 根本是失敗作, 還談什麼畫質?
還是幾位很緊張跳出來的前輩看不懂什麼是需求?
何況 Diffraction 只是一環, 測試數據明擺著
鏡頭的光圈過了 sweet spot 畫質就是走下坡
就像 ISO
快門太慢會手振時, 自然得再提高 ISO
要補捉快速動作時, 自然得再提高 ISO
要雜訊顆粒效果時, 自然得再提高 ISO
...
但當需求都滿足了, 還衝 ISO 做什麼?
那當需求都滿足了, 還縮光圈做什麼?
小弟沒什麼別的意思, 只是手上的資料全部指向這結論
如有錯誤或不足, 還麻煩請各位前輩指正謝謝
個人積分: 87, 不能再高了 www.flickr.com/photos/inunu
豈敢教訓.不過看了你的回應.感到好像是在雞同鴨講......
這是用最被看不起的KIT鏡.最小光圈值F22拍的.畫質有差到哪裡嗎?
http://farm7.staticflickr.com/6220/6282690785_ecb274a120_b.jpg
http://farm7.staticflickr.com/6044/6282693231_a977fdea04_b.jpg
那人說的也沒什麼意義 照相機上就那幾個參數 現在的的DSLR 也不須要洗照片才能看 自己玩玩就知道了
而且什麼時候用什麼光圈什麼快門 不一定只是調整暴光的的光量 比方說 你在幫朋友照結婚照 你須要確定所有人在相片上都能被看清楚 所以你就不能用淺景深 造成除了新娘新郎的面部看得清楚其他人都因為淺景深都糊掉了...反之 若是你想幫MODEL拍個人照 希望看來有立體,層次感那就把光圈放大...
這只是兩個例子 重要的是你相片內容想要表達什麼 用這些參數來輔助這個效果 自己玩玩DSLR 這幾個參數玩熟悉了 你在構圖時就能這幾個參數達成你想要表達的意境
我自己也是初學者 用照相寫日記 個人看法供參考
內文搜尋

X